对于大唐军队来说,虽然正常战役他们的损失都不能称得上是显著,但是暹罗人的表现还是让他们极为诧异的。在正常的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一般军队有百分之十的战损,就很容易崩溃了。可是暹罗人却拼着一半到七八成的战损,仍旧能够向前冲,这让很多大唐军人乃至军事学者都想不通。
甚至在此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大唐的军事学界一直尝试了解吞武里之战前到底生了什么,会使得一支封建军队能够容忍这样的一个战损,前仆后继地攻打唐军。前后两次吞武里之战外加外围的一些碰撞,唐军总共歼灭暹罗军达两万人之众。即便是唐军自己,都很坦承地认为,在面对如此损失的时候,没怎么经历过挫折的唐军不一定能够撑下来。
当然在大唐的军事思想中,也绝对不存在利用人命为代价,去拼一个并不重要的胜利。
在很久以后,大唐军事学界对这场战争中,暹罗人悍不畏死的主流观点是,一方面暹罗人在民族性格里就有好狠斗勇,很多暹罗人看上去是温顺的,但是这温顺下面却藏着极为狠辣的的因子,看泰拳这种格斗就能明白,一个如果中正平和的人,打得应该是太极,而只有本身就暴烈凶狠的人,才能创得出泰拳这样的技巧。另一方面,学界还普遍认为,唐军贸然介入暹罗的局势,并且之前海军对吞武里的炮击,使得暹罗人积攒了大量的怒气值,同时拉玛一世还利用跟自己比较配合的佛教宗教势力,对士兵们进行洗脑,使很多士兵坚信他们即便身死战场也会往生极乐,是护卫佛坛的圣者,这也导致了很多被洗脑的暹罗人义无反顾地送死。
再者,暹罗人知道唐军数量很少,而且包括城墙缺口在内的诸多有利之处,都给他们带来的虚假的希望,使得他们认为只要越过了这个坎儿,就能够打赢。这种希望是最伤人的。
总之,不论如何,两次吞武里之战是唐军进入中南半岛之后,打过得最棘手的战役之一。唐军凭借不到一千的守备兵力,透支了陆战队员们几乎所有的精力,最终完成了这场守城作战。很多陆战队员在之后回忆,认为自己面对那些悍不畏死的暹罗兵,随时都可能崩溃,当你的敌人不怕死,就轮到你害怕了。
特别是一度暹罗人攻上了西门的城墙,虽然最终登上城墙的暹罗人可能不足百人,但是那一刻,很少跟敌人近身战的陆战队员们,还是有些紧张的情绪。自然,唐军的士兵平均水准上要比暹罗兵优秀很多,当他们的勇气被激之后,暹罗人很快就被击败,赶下了城头。毕竟城头的陆战队可是普遍装备了自动武器的。
有些人也曾指责常斌选择夺取吞武里,并据城而守,是极为不智的。他应该等待着大和兵团的抵达,再展开对暹罗人的大规模作战。不过作为独当一面的指挥官,他的选择也不能算是有多少错误。虽然打得艰难,唐军的损失也不大,就是弹药消耗很是显著。同时,暹罗军也因两次吞武里之战,彻底失去了大军团作战的能力,拉玛一世和披耶素里阿派这两名坚决地反唐者也死了,唐人制霸暹罗的路变得更为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