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锡兰和开普殖民地,大唐暂时也没有特别大规模的开计划。实际上大唐的所有海外领现在都有点偃旗息鼓的样子。固威海外领经过多年展之后,已经稳定成为“达经济体”。这里现在是大唐在远东的钢铁、造船和渔业产业中心。当初固威的大展是基于大唐强势将数十万满人迁移到这里,经过十多年时间,固威的人口堪堪突破百万,自然增长率是比较可观,但是由于大唐的刻意控制,日本人迁入极少,而华人迁入也不算多,所以展进入平稳期。
至于其他的海外领,情况基本上比较类似。如东瀛、暹罗、缅甸等人口相对充裕的海外领,基本上是以海外领政府为主导,对区域经济进行开的。这些地区也有一大批贵族和商人逐渐缓慢地成为私营业主,也就是资本家。跟本土不同,这里没有由国政院主导的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的建设也相对缓慢一些,所以大部分海外领地区跟唐人来之前的经济形势也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
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倒是也有在海外领进行一些比较大规模的投资,也带来了很多华人。比较大的项目包括有北固威岛和巴厘巴板的石油开,新喀里多尼亚的镍矿开等。比起大唐本土大上快上猛上的经济展特征,一些海外领倒是更加不紧不慢。
基本上所有的海外领的展策略都是类似的:先投资一部分资源性产业,如种植园、农场、矿场和基础加工厂等,投资这类产业的主要目的是为本土工业提供生产原料;鼓励私营资本参与生产,传播大唐的一系列工业技术,促进当地的大中小各类私营经济的展;改革原始的、封建的生产模式,用更为集体化和更容易管理的生产公社等组织模式,加强对当地的控制,并提高当地的生产力;第四,着重商业的开,促进海外领对本土或者其他海外领的贸易往来。
大而化之地讲,这套措施基本上适用于所有的海外领,所以海外领的施政模式和展策略也基本上是大同小异的。大唐是有着比较强的展次序排列的,显然本土是放在第一位置的,接下来中华特区优于墨西哥特区,甚至是清国之中的一些投资和展,也比很多海外领用心更多。这当然是因为,也许过不了多少时间,清国就改唐国了。
虽然比起大唐本土的展速度要慢一些,但是实际上海外领们的展速度甚至是比欧洲列强的平均展速度更快的。基数小也要计算在内,但这份成就也不得不令人觉得了不起。
接手锡兰和南非,对大唐来说形不成什么太大挑战。大唐能够调遣精干的公务员团队,以及派出驻军,维护自己在两个新海外领的利益。当然初步阶段,大唐实际上还更倾向于利用原本的荷兰人去经营这些海外领。比如像锡兰,荷兰人对此基本上也没什么可以称道的开,基本上科伦坡的作用就是一个贸易中转站。利用一部分荷兰人,再派遣一部分华人,基本上就能很好地维持这个海外领。大唐短期内也不指望斯里兰卡有什么多大的展,基本上白南现在各种占据海外领的行动都是“先占坑策略”。广阔的澳大利亚大陆和新西兰,大唐基本上就扔在那里,有那么个几万人的移民,种种麦子养养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