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工业为重(7)(1 / 2)

震动 河南老张 1252 字 2022-08-22

车辆进入平稳状态之后,齐天翔才将目光从窗外收回,温和地对文涛说:“我记得你好像是海东哪边的人吧,在河大读的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之后在省城工作,后来是建立软件科技园区,你才过这边来的吧!”

“齐叔叔的记性真好,去年就给您介绍一次,您就记住了。您每天日理万机的,还能记住这些琐碎的事情,真叫我们年轻人佩服。”文涛目视着前方,如实地对齐天翔说:“毕业后分配在了省科委计算机研究所,说是研究所,可却不进行任何的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开研究,而是作纯粹意义的理论研究。尽管也知道这样的研究对未来展有益,但却不适合我这个工科学生的兴趣,正好软件园区对外招聘,我就与几个同学应聘过来了,这里的环境不错,适合展。”

“机会并不都在大城市,也不是都在大机关,而是在最需要付出和努力的基层一线,往往是不经意的一次选择,可能就决定了自己一生的方向。中国有最广大的农村,最众多的企业,这里才是青春闪光的地方。”齐天翔若有所思地缓缓说道:“你们这一代不是读书太多了,而是读书时间太长了,社会实践的机会太少了,对于未来的成长是不利的。”

“您说的太对了,十三年的书非要读十六年,如果再加上二年硕士,二年博士,二十年的时光就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毕业也都将近三十了,面临着成家立业的困境,哪还有创业奋斗的激情啊!”文涛深有感触地侧脸看了一眼齐天翔,又很快专注地望着前方,不屑地说:“二十年的书,如果是认真地学下来,成为专家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读书是为了分数,为了升学,完全是实用主义的意图,能有什么意义,况且资讯时代,新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学校教育根本跟不上时代展的速度,毕业了,所学的东西也就过时了。”

“看起来你这小伙子还是有些想法的。”齐天翔赞誉着文涛,转换了话题问道:“你不是在软件园哪边吗?怎么到了曙光厂的研中心了,软件开不做了?”

文涛笑呵呵地说:“企业展的需要,再说我也喜欢这些。我是这么想,再好的软件,再精美的编程不还是要与应用结合,才能挥实际意义嘛!我们这个团队,立足于车用电子总成开的软件和编程,不但提升了我们车子的性能和安全性、舒适性,还能看到实际的效果,不是很好嘛!今后推广之后产生效益,企业好了,我们也就都好了。”

“只是你个人的创造就给埋没了,想没想到过这些?”齐天翔很满意文涛的说法,但还是不放心地试探着他,幽幽地说:“一套软件开成功,转让费动辄几十万、上百万,这对于你们年轻人来说,可是很有诱惑力的,就这么作为职务明贡献给企业了,不觉得可惜吗?”

“这也要看怎么说,如果用功利的对价原则来讲,无偿地付出确实有些亏,可这些新技术明和软件开,如果没有应用也是很难产生效益的,并不是所有的软件都能卖个好价钱。我不作,别人也迟早会做,而且可能还会更完备。说句您不一定相信的话,这些所谓的新技术和明,对于行内人来说,其实是用不着大费周章的,就是熟能生巧的技术活。举个不一定恰当的例子,就像大厨师做菜,一道简单的蒜苗炒肉,加上点郫县豆瓣,放点糖和醋,放一些木耳玉兰片之类的东西,就是鱼香肉片。如果再有点海产品,就是海鲜一品鲜上鲜,鱼香肉片是创新,一品鲜上鲜就是明,就这么简单。”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