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奇考察吴上峰的专业课成绩是一方面,他当然也会关注吴上峰写的论文。
说到论文,沈奇七年前表的黎曼猜想证明论文,累计被引用次数突破了5000次大关。
那篇论文表在《数学年刊》上,当时的IF值是四点几,现在还是四点几,变化的是小数点后面的数字。
SCI期刊的影响因子算法,是用前两年的文章总引用数,除以前两年的文章总数,换言之,IF值就是文章的平均被引用数。
一份IF值为1.0的期刊,意味着表在这份期刊上的论文,在过去两年时间里,平均被引用的次数是1。
1并非影响因子的底线,零点几的IF值期刊大把,特别是在数学领域。
《数学年刊》的IF值在所有数学期刊中最高,常年也就在3~5之间徘徊。
取最大值5吧,即表在《数学年刊》上的数学论文,每两年被平均引用的次数是5,每年被平均引用2.5次。
沈奇的黎曼猜想证明论文,七年累计被引用5000次,即每年被引用超过700次。
这是什么概念?
这是非常恐怖的概念。
表在《自然》、《科学》上的文章,平均引用次数三四十次很正常,因为它们的IF值就是这么高。
被引用超过300次的《自然》、《科学》文章,那算是牛级文章。
被引用超过500次的文章非常少见,那是超牛级。
《数学年刊》这种IF值不到5的期刊,沈奇的一篇文章平均每年被引用700多次,可以理解为每年有700多个数学工作者或团队,引用了沈奇的这篇论文。当然了,也存在一位作者反复引用的情况。
黎曼猜想属于解析数论领域,这是个非常小众而高端的超硬分析领域。
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每个大学里能有十个人深入研究这个领域,并研究出有价值的成果,已经很了不起了。
也就是说,世界上从事解析数论研究的学者,几乎都引用过沈奇的黎曼猜想证明论文。
沈奇攻克黎曼猜想分了两个阶段,表在《数学年刊》上的论文是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
完整版的黎曼猜想证明方案,沈奇写入了他的专著《数论史》中。
《数论史》上市销售已有6年,6年中生了不少学术性事件,沈奇在几个月前已开始修订第二版的《数论史》。
已有美国出版社联系沈奇,希望拿到第二版《数论史》在美国的出版行权。
第一版《数论史》在美国的售价是八十几美元。
第二版《数论史》的估价,美国出版社预估到了150美元往上走。
为啥定价这么贵?
因为在美国,学术专著、教科书就是这么贵。
“多明戈斯小姐,你的意思是,第二版《数论史》将成为美国部分高校的教材?”沈奇问一位混血女子。
这位来拜访沈奇的混血女子血统复杂,她有亚洲血统、拉丁血统、斯拉夫血统,多种基因融合在一起,造就了一位妖娆艳丽又不乏古典美的异域美女。
混血女子是斯普林格出版集团美国分公司的业务经理,她会说中国话,被公司派往中国与沈奇接洽。
其实不会说中国话也没关系,沈奇的英语水平足以跟美国人交流。
会讲中国话的混血美国人,与中国人接触可能更有亲近感吧。
混血女经理说到:“叫我珍妮弗吧,沈教授,第一版《数论史》,你与我们斯普林格合作,大家合作的非常愉快,6年来的成果有目共睹。第二版《数论史》,我们希望继续与你合作。是的,因为你的学术影响力,一篇多达5000次引用的数论论文,毫无疑问,这是数论界圣经般的存在,所以《数论史》成为美国大学的教材,是顺其自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