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增设衙门(2 / 2)

大清巨鳄 塞外流云 2979 字 2022-08-26

院子里,易正德和光绪一脸严肃的坐在椅子上,两人跟前,一个摄影师正摆弄着一架笨拙的照相机。

肃顺有些无语的看着两人,易正行他接触过,很是规矩受礼,没想到这个易正德一点正形也没有,居然非拉着小皇帝合影。

不过,对于易正德的胡闹,他并不在意,他更关心的是慈安和易知足的谈话,生怕两人闹的不欢而散,皇太后和皇上与易知足一同巡视西北的消息早就已经放出去了,两人若是谈的不愉快,生出变故来,那就成了笑话了。

时间不长,就见易知足缓步走了出来,见其一脸轻松的神情,他登时放下心来,迎了上去问道:“还好?”

“能有什么不好的?”易知足道:“准备一下,明天一早出,我们打前站。”说着,他招手叫易正德过来,吩咐道:“明天上午派车接皇太后和皇上去机场视察,就他们两人。”

“呜——。”伴随着长长的汽笛声,西巡的专列缓缓的驶离了西安。

列车出站不久,肃顺就离开自己的专用车厢前往易知足所在的车厢,这次陪同易知足西巡,对于他来说是一个难得与对方长时间相处的机会,他自然不会浪费,明年就要接任总理大臣,他相信对方也有许多事要与他谈。

进的车厢,见的易知足正与赵烈文两人一人一张报纸,肃顺不由的笑道:“这两日不是山西旱情解除的报道,就是西巡的报道.......。”

易知足看了他一眼,示意秘书移了一张沙到对面,待其落座,这才道:“现在的报纸嗅觉很敏锐,已经有人嗅到开西北的信号了。”

肃顺听的一愣,“国城兄真打算开西北?如今北方和南非各省的工业刚起步......。”

“铁路都已经开通了,不展工业岂不是浪费?”易知足不以为意的道:“况且西北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早一日展早一日受益。”

赵烈文接着道:“与俄国的铁路再有两年时间就全线通车了,及时的开西北,也利于促进西北各省的经济展。另外,西北展起来,也利于缓解我国的通货膨胀。”

肃顺看了两人一眼,担心的道:“这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西洋各国经济大多都还没开始复苏,我国这个时候大力展工业,而且规模如此之大,会不会引新的经济危机?”

赵烈文听的一笑,“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是生产力过剩,通俗的讲,就是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出去,我国不存在这个问题,至少现阶段不存在这个问题。

原因很简单,黄金就是购买力!我国拥有世界最大的金矿!另外,还拥有世界最权威的经济危机专家。”

易知足笑了笑,道:“经济危机的担忧在我国确实是不必要,至少三五十年内不要担心,只管可着劲的展工业。

我国与西洋各国都不同,西洋各国是以自由竞争为主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我国是国家垄断和计划经济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肃顺疑惑的道:“我国这种经济体制不会出现生产过剩?突然冒出那么多工厂,怎么会不过剩?”

易知足道:“不说国外市场,就说国内市场,我国五亿人口,只要老百姓手里有钱,哪怕是快速展三五十年,也不可能出现生产过剩。

我国现在的问题是,老百姓手里有钱,有消费力和购买力,但商品不够,因此出现了通货膨胀,这种情况下,我国若不快速展工业,就会导致西洋各国的商品大量流入我国,即便我们大量征收关税,也是得不偿失。”

肃顺道:“北方各省五年大旱,百姓手里怎会有钱?”

“五年大旱,百姓们是因祸得福。”易知足道:“移民边疆的,无偿获得土地和无息借贷,进入工厂的工人,进入各个工程队的临时工,即便是拿最低薪水,也比务农强远了。”

顿了顿,他接着道:“这一场大旱,真正遭灾的是大户人家,是朝廷,是元奇!”

这倒也是,肃顺点了点头,这场大旱对于原本就贫困的百姓来说,还真是因祸得福,沉吟了下,他犹豫着道:“农民还是没钱吧?”

易知足点了点头,道:“确实,现在的农民依然穷,不过,工厂多了之后,农民可以进工厂打工,进城市务工,另外,朝廷也会逐步提高农产品价格,如此一来,农民富裕起来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顿了顿,他接着道:“这次巡视西北,移民区也是重点视察的目标。”说到这里,他话头一转,“另外,西北的这些个封疆大吏也该挪挪了。”

肃顺附和着道:“西北苦寒之地,左季高、冯有容主政西北多年,也确实该挪挪了。”说着,他试探着道:“可有了具体的安排?”

点了支烟,易知足才道:“明年组阁,我想增设一些部门。”

内阁十三国务大臣,扣除一名总理大臣,两名协理大臣,尚且有十名国务大臣分别主理外务、民政、度支、学务、陆军、海军、司法、农工商、邮传、理藩。还要增设部门?

肃顺心里一紧,元奇这是想进一步扩张在内阁的势力?他试探着道:“不知道需要增设那些部门?”

“监察、宣传、警察、社会保障、交通运输、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国家展和改革。”易知足缓缓说道:“一共增添八个部门。”

一口气增添八个部门?二十一个国务大臣?肃顺忍不住道:“增加那么多部门?”

易知足似笑非笑的看着他道:“怎么,害怕你这个总理大臣被架空?”

肃顺没想到他会如此直接,连忙摆了摆手,笑道:“我本身就出身元奇,何来架空一说?”

“不是八个,是十个,还要增加两个协理大臣。”易知足道:“这十个国务大臣名额,我要五个,左季高、冯有容在西北主政多年,不仅有功劳也有苦劳,都直接进入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