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八章 谁来接盘(1 / 2)

造车 榕之子 2953 字 2022-11-02

在《超级女声》引全民娱乐至死狂欢大潮下,却有一家早早踏入汽车行业,一致被经济界人士认为“外行造车”最可能在汽车领域获得成功的企业,正准备鸣锣收兵退出造车界。

中国地大物博,在经济飞速展下,物流运输得到高速展,尤其出口贸易和快递业务兴起更是助长了物流的繁荣。

在这样大背景下,春兰集团瞄准市场的痛点,2001年推出号称“中卡中的重卡”产品一亮相就大受市场欢迎。

中卡的价钱,重卡的装载量让春兰卡车短短2年时间一举跃升中卡市场第二位,仅排在行业老大东风卡车之后,成为春兰集团新的利润增长点,年净利破亿元。

春兰能从家电企业成功转行到卡车制造商,跟来自日野汽车的合作分不开。

当国内卡车驾驶室普遍简陋粗糙之际,春兰引进日野技术打造出舒适豪华的驾驶室环境,给其产品大大加分。

在货车领域,一向都是东风、一汽、重汽三大巨头牢牢把持,但近些年来福田、春兰等新兴企业向其起挑战,在轻卡、中卡领域把两大巨头挑落马下,双双准备朝着重卡领域冲击。

就在大家一致看好春兰汽车继续展的背景下,春兰集团做出了从汽车行业撤退的战略,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曾有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除了自我努力之外,还得结合时代背景考虑。

春兰集团的运气实在不好,他们每次踩对了路的方向,但总是踏错了节奏,导致逃脱不开失败的结局。

跟中华集团几乎同时踏入摩托车市场领域,又先后瞄准汽车行业,还在2000年前后看好芯片和液晶显示屏项目,就连MBO改制也是踩对了路,但春兰集团总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导致项目失败。

回到春兰汽车项目,他们现在正遭遇“天时地利与人和”三不顺的境地。

先就是年初全国开展的“治理超载”行动,让春兰引以为傲的中卡定位失去光芒。

从去年底开始小范围执行的“治理超载”行动开始升温为全国统一行动,国务院七部委文要对全国运输行业进行大整顿,为期一年时间从严从重打击超载现象。

国内卡车行业中有“大吨小标”的潜规则,就是原本可以载重8吨货物的卡车,出厂时会标记成3吨出售。

这跟我们的国情分不开,因为国家养路费征收标准是按照吨位计算,吨位越重交的费用越多。

例如8吨卡车要交1000元/年的养路费,但改成3吨的话只需要缴纳200元/年。

还有在应对过桥、过路费以及违法罚款时,标注小吨位车型都能极大降低成本。

引的根源在于我们国家对卡车的载货标准在部门分割管理下,竟然有几种口径不同的规定,这给了厂家乃至消费者从中浑水摸鱼的操作空间。

“我这标注3吨的卡车拉个10吨货没有问题,拉得越多我挣得越多,不超载根本挣不到钱!所有人都这样干,你不干就是大傻子!”

当货车司机,跑长途运输成为许多文化程度不高之人家致富的好渠道。往往一个村子里有司机风光回乡盖楼房,就会带出10几个老乡跟着一起走上货车司机的新路。

在记者询问为何要超载时,看上去一脸老实的司机点了一根烟后大大咧咧回答道。

“大吨小标”让春兰卡车得以找准市场需求,极大迎合超载的实用性,许多原本需要重卡运输的货物可以通过中卡运输,导致成本大大降低。

在进入2000年后,中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跃居世界第一,连续四年死亡超过10万人的内参被摆上总理办公桌后,整治交通运输成为一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每年交通事故50万起,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超过10万人,统计数据表明,每5分钟就有一人丧身车轮,每1分钟都会有一人因为交通事故而伤残,每年因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

这样触目惊心的数字,足以让任何一位执政者重视。

2004年中国汽车保有量是3000万辆(加上摩托车、农用车等机动车数量达到1亿),跟美国汽车保有量突破2亿辆相比有7倍差距。但美国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4万人出头,而中国却是10万人,强烈反差不能不引起政府高度关注。

另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就是堵住偷漏税款漏洞,从而让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为了整顿全国交通秩序,“治理超载”行动就此出台。

先要求重新定义货车载重量划分,厂家不能再搞“大吨小标”的小动作,全部登记车辆重新核准吨位数量。其次,在全国范围公路上开展查处超载大行动,现超载车辆一律扣车处罚,并勒令更改后才能重新上路。

如此境地下,物流领域内中卡市场开始萎缩,重卡重新获得国家政策支持开始替代中卡,成为全国货运的主力军。

在天时方面,春兰输掉了第一仗。

祸不单行的是,在人和方面,春兰继续遭遇重创。

当其他企业只说不做低调进行MBO时,2001年春兰高调宣传自己的MBO方案,一旦改制后造就大批量百万富翁的新闻,让他们成为国家国企改革的靶子,导致国家财政部叫停了各地层出不穷的MBO方案。

为了缓解舆论压力,当年春兰宣布不定期推迟自己的MBO计划,但整个公司上下对MBO还是充满信心。

好不容易来到2005年,春兰准备重启MBO改制,没想到又遭遇“郎顾之争”,MBO及全员持股计划再次搁浅。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