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碰瓷风波(2 / 2)

造车 榕之子 2283 字 2022-11-02

身正不怕影斜,韩皓自认企业经营都在阳光下,并不惧怕别人翻旧账。不过郎先平引的“狼旋风”破坏力却不能小觑,在当晚节目出街之后他就马上召集了人手商量对策。

跟顾初君善于摆弄财务技巧不同,韩皓每次出手都是光明正大的阳谋,重剑无锋却大道光明。另外,两人最大的不同就是顾初君没钱,而韩皓却有钱,还能从许多渠道找来钱。

作为一个成长型的实体企业,中华集团的确负债率很高,短短一年时间企业负债就从500多亿飙升到900多亿,不过总资产规模已经突破1200多亿,流动性负债跟企业手中现金总量相比基本持平,属于财务风险可控范围。在银行授信上,还有80亿规模的资金没有动用,预计2005年集团整体收入将达到1300亿人民币,足以抵御高负债带来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短时间暴增的负债,主要用于三大方面。40%用于新汽车基地的建设,好比武江市新工厂、印度合资工厂、伊朗工厂等投入。30%用于研投入,同时上马众多新车型以及攻克动机、AT、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剩余30%被韩皓用于企业并购,吞并亚星、湘火炬打通产业链,吃掉新浪、汽车之家等互联网企业、设立新的两只投资基金等,都占用不少资金。

针对郎先平在电视节目中对集团财务的质疑,尹庆勋等人逐一批判,对方给出许多似是而非的数据。虽然不少数据是源自中华集团公开披露,但却故意隐去或者嫁接某些关键数据。

好比郎先平说中华集团一年时间内增加400多亿负债,总负债猛升到900多亿,按照中华集团去年盈利91亿计算,不计算研营销投入至少得勒紧裤腰带还上10年时间。但实际上,他没有列出中华集团资产已经增加到1300亿规模,有能力承受如此高负债规模。

在国退民进的并购大潮中,中华集团也没有故意跟地方政府串通做低被收购企业资产,都是通过市场化手段竞购得来,报价都是最高者之一。不少资产都是捡漏救场得来,无论是亚星、湘火炬都是二次拍卖,而玉柴则是地方政府主动邀请,并未占国家便宜挖墙角。收购的这些资产都跟中华集团主业相关,属于正常打通产业链的战略布局。

至于所谓用国有银行的钱收购国有企业,摇身一变把国有资产变成自己的私人企业的指控,也是文字游戏。这只是企业正常的经营行为,中华集团属于优质客户,银行愿意贷款给韩皓。而韩皓用这笔钱来进行正常企业并购,身上背负巨额贷款合同的风险,还准时还本付息。三岁小孩都知道,借钱要还的,钱是转了一圈又回到银行,但资源却在市场机制下重新配置。

幸好中华集团应对得当,郎先平的质疑只在舆论中酵,股市略微动荡后又恢复如初。

不过中华集团法务团队却给郎先平寄去了一封律师函,上面详细回应了他在节目中种种质疑,并列出对方的文字漏洞,表示将到法院起诉郎教授。

韩皓没有跟郎先平在媒体唇枪舌战的兴趣,直接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

本来只打算蹭热点来抬升自己形象,反正以学术讨论名义能凭借不烂之舌回复各种质疑,郎先平在节目中故意给自己留了几分余地,没有把话说死。借助“郎顾之争”的余威,他想韩皓肯定会回避锋芒,以沉默应对自己的炮轰。没想到事情并未按照自己设想般展,直接收到了对方的律师函,准备上法庭见。

这让郎先平深感焦虑,自己很明白一旦公事公办的话,他在节目中说的话是经不起仔细推敲,因为它们只不过是为迎合大众故意把其爱听的事情组合起来的产物。

为保持影响力而挠狮子的行为,终于踢到铁板感受到狮子的威严。一旦真正上法庭的话,自己苦心经营的形象可能就此轰塌,现在享有的一切都将付之东流。

郎先平决心尽最大努力挽回自己一时头脑热惹下的烂摊子,他通过各种渠道表示愿意跟中华集团私下解决纠纷,并不愿意对薄公堂。

得到韩皓同意见面的回应后,郎先平乘坐飞机来到江州亲自解释自己的作为,也有登门以求网开一面的心思。

韩皓原本以为郎先平是登门来踢馆,没想到却是服软而来,不过他还是抽出时间会见了对方。

“我就是为了赚点钱,你真告我干什么?再说打官司浪费时间,对你我都影响不好!要不,我过阵子再做一期节目替你们正面宣传,消除这次负面影响。”

在韩皓让人出示了众多证据证明他上法庭必败时,郎先平有些无奈地说出上述这番话。

如此表态,让韩皓真正认识到眼前这位号称新一代经济学家代表的真实面目,他就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被用来形容那些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包装、精于利用体制和舆论资源达到自己目的之人。他们只是一群墙头草和投机者,哪里风大就倒向哪一边。

见此,韩皓也懒得理会郎先平太多,应其要求并承诺不再对中华集团指手画脚后,同意不起诉对方差人打其离开了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