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的眼睛慢慢眯了起来,半晌一句话不说,御书房的气氛十分压抑,陈叔达紧张得满头大汗,后背也湿透了。
半晌,李渊冷冷道:“朕知道他们是在警告朕,若不给他们赔礼道歉,严惩楚王,他们就转而支持张铉,以为朕不懂他们的心思吗?”
“陛下,适当的安抚有助于平息矛盾。”
李渊摇了摇头,“这一点相国就错了,朕也曾是关陇贵族一员,朕很清楚他们的想法,于筠一案不过是他们的借口罢了,关键是他们看到了张铉打了几次胜仗,我们丢掉了洛阳和荆州,他们就害怕了,想给自己留条后路,便拼命去巴结张铉,他们归根到底,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陈叔达还是鼓足勇气劝道:“陛下,世家追逐利益是他们的本能,古往今来,概莫能外,微臣一直劝陛下,恩威并施方是长久之道,陛下已经利用于筠案打击了关陇贵族,那么适当的安抚便能稳住他们的情绪,现在他们还只是表达不满,可如果逼他们过份,微臣担心他们就会实质性地支援张铉了,陛下,一味使用大棒可不行啊!”
“那陈相国说,朕该怎么安抚他们?”
“陛下,方法有很多,比如把五相扩大为七相,让独孤家族也获得相位,那么他们就会稳定下来。”
陈叔达用心良苦,他知道独孤家族不满的根源在哪里,根源就是上一次相位之争,独孤顺败给了窦威,由窦威推荐豆卢宽出任相国,独孤顺为此耿耿于怀,不惜将大量的高奴火油给了当时的北隋军,也给独孤顺招来杀身之祸。
如果给了独孤家族相位,独孤家族就会被安抚住,没有独孤家族的带头,其余小家族也闹不起来,陈叔达看问题很准,一语便点中了关键之处。
李渊沉思片刻道:“但朕想不到独孤家族中谁可以为相,原本独孤怀恩还可以,但他已经死在洛阳了。”
“陛下也可以让独孤篡推荐大臣为相,效果也是一样。”
“好吧!这件事让朕再考虑考虑,扩相是大事,需要时机成熟才行,我们也不急这一时,等世民剿灭了宋金刚,在胜利的鼓舞下,扩相就顺理成章了。”
“那陛下至少先给他们一点甜头,比如提拔为太守等等,先安稳住他们,让他们明白,陛下并没有敌视他们。”
“这个倒可以,那陈相国觉得提拔谁比较好?”
陈叔达就在等这个机会,他连忙道:“于筠次子于唯良现任姑藏县令,已经有五年,陛下可以提升他为武威郡太守,微臣认为,这是最好的和解姿态。”
李渊的本意是不想给于家翻案,但经不住陈叔达的一再劝说,他终于让步了,“好吧!仅此一次,但陈相国要明白,这是朕勉为其难。”
“陛下乃仁慈之君也!”
..........
韦云起出使长安的意图其实并不复杂,先是代表大周帝国来拜访长安,从气势上压倒长安朝廷,让唐朝的文武百官都亲身感受到大周帝国统一天下已是大势所趋。
其次便是和唐朝商议,用三郡来换取太原城,这里面隐藏的以弱易强的战术已经被刘文静看透了,不但不答应交换,反而决定向太原增兵,从这个角度来说,韦云起的出使并没有成功。
而第三个目的便是加强双方贸易,这也是最简单也最容易达成共识的议题,在第二天,陈叔达便代表唐朝和韦云起达成了一致,放开双方商队往来,双方朝廷免掉商队的税赋,促进物质交流,唐军将准许长江船队进入巴蜀,双方都同意,即使双方爆战争,也不会影响双方进行贸易。
作为诚意的表现,周朝同意,除了生铁和兵器外,其他物资都准许流入唐朝,这里面包括了从前严禁输唐的粮食和盐。
双方达成了贸易协议,张铉便下令停止一切对唐朝的军事挑衅,军队转入休整训练阶段,大周帝国开始为期半年的战争准备。
双方同时也达成了各派长驻使臣的协议,周朝派礼部侍郎温彦博长驻长安,作为对等原则,唐朝则同样派礼部侍郎封德彝长驻中都,便于双方及时进行沟通。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