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种种,自然便会引起天下人的恐慌,所以谁能成功的击杀董卓,谁就会立刻成为这个时代万民敬仰的大英雄,这是各地诸侯们心中都十分清楚的事情,只是无奈董卓实力雄厚,暂时没有人拥有击败他的能力罢了。
其他人不敢想,不敢做,不代表马超也是如此。
董卓本来就是西凉刺史,在过去的十多年间,董卓苦心经营西凉,可以说在马超崛起之前,西凉就是董卓的老巢,后来董卓把战略重心放到了关中,马超将董卓在西凉的实力连根拔起,然后取而代之,董卓怎么能不痛恨马超呢?若非关中尚未完全稳定,董卓早就提兵杀回西凉来了。当然,马超实力的迅速壮大,也是令董卓不敢轻易撕破面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董卓才会默许荀爽来到西凉,借着刘协的诏书,暗示与马超较好之意。
但马超心中很清楚,董卓现在不过是迫于现实,不得不暂时妥协忍让而已,一旦等他养足了力气,这头恶狼是一定会掉头露出血盆大口的。
为了被董卓残害的忠良们昭雪、为了平息天下万民心中的愤慨而讨伐董卓,这是大义;为了防止董卓在养足力气之后,威胁到自己,这是私利。不管是从哪个角度来说,马超都是绝不允许董卓如此无限期的生存下去的,关中与西凉之间的这一场恶战,无可避免,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
为了日后能战胜董卓,马超在接下来的半年中,可是做了很多的准备。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打仗,打的就是钱粮,因此在战前的准备中,钱粮自然是必不可少,也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在这方面,马超可没少花费心思。一年多之前的改革,如今已是初见成效,但任何的制度、政策,都是需要时间来检验的,需要人们用时间去改正其中的错误,从而进行进一步的完善。马超的这次大改革,经过一年半时间的检验,目前已经渐趋完善,使得西凉大部分的黎民百姓们,基本都能做到自给自足了,但西凉军事集团从中收取的赋税,暂时只能供应十余万将士日常的粮草、军饷消耗,还远远达不到支撑大军远征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