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章节(后续故事大概)(1 / 2)

天王洪秀全 众道无极 1703 字 3个月前

洪仁空大义,认为在清朝和英国开战的时候与清朝作战实乃内乱,乃不识大体,与华夏不利,不愿,故此太平军继续韬光养晦,并暗地里支持援助清兵作战。

公元1833年7月,中英战争再次落帷幕,这是一场持续了近三年的战争,各处战斗多达千次,战场遍布清朝沿海,惨烈万分。

沿海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万般无奈之下为保存性命,集体迁移至清朝中部地区,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迁徙“中英大迁徙”

最终,纵然清朝爱国人士奋不顾身,浴血奋战,千万将士马革裹尸,还是没能逃脱战败的命运。

毕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改造之下,英国的科技力量早已经是今非昔比,远远胜过闭关锁国的清朝。

道光帝呕心沥血,极力挽救清朝破败衰亡的命运,在清朝大败之后吐血生疾,不久于人世,其子文宗,咸丰皇帝继位。

1833年九月,咸丰皇帝继位,咸丰性格软弱,不愿意再与英国交战,不敢承受失败的痛苦,于是再次派出大臣议和,决定以付出代价来平息这场战争。

清朝官兵的殊死斗争,英勇反抗,着实是吓住了英国人,虽然他们终究是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却也不愿意再次和清朝开战,所以,因为害怕过分的要求会导致清朝态度反弹,出现和签订南京条约而引起的战争一样的结果,英国最终只是要求清廷赔款白银8亿两,分5年还清。

至此,清朝进入了一个外界环境相对安定的局面。

然而,清朝已经是羞涩囊中,百年的社稷岌岌可危。

久经战火的百姓,惨遭大败,已然是破败不堪的清朝江山。

一个是生活难以为继,希望得到朝廷援助,一个是肩负巨额赔款的债务,竭尽所能的搜刮民脂民膏,以偿还赔款。

百姓哀鸿遍野,怨恨遍地丛生,中原大地的哭声直上云霄,久久不熄,另加清朝皇室亲贵们奢侈无度。

哪管国家生死矣,隔江犹唱后庭花。

清朝百姓与政府之间的矛盾加剧,已经成为不可调节的死结,造成了难以想象的军民局面:民见官,犹如老鼠见了猫,好比绵羊遇豺狼,就像美女碰流氓。

百姓对于清廷已然绝望。

乱世生时见英雄,官逼民反,历来可见。

同年十月。

云南西部,回民大起义爆发,以马文龙为首的一支回民袭击官府,声称讨伐贪官污吏,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令一支回民,以杜文秀为首,直取昆明,短短数月,回民起义声势浩大起来,攻占了云南省50多个州县,全国哗然,震撼不已。

黔东北铜仁府一带,白莲教在徐廷杰的带领下起义,贵州一带,刘义顺以“反对苛捐杂税”为名发动起义。

……

天下大乱,清朝顾此失彼,忙于征讨各地起义。

而在这绝佳的时机,洪秀全,太平军,一个低调了数年,几乎快要被世人遗忘的势力,终于探出了潜渊之龙一般的头颅。

太平天国,建立。

三日下永安,五日拿桂林,复克全州、取长沙、下武昌、平九江、得湖口、战永安、败南京,所到之处势如破竹,摧枯拉朽。

而在这些攻城略地的大战之中,石达开、杨秀清、李秀成三军,军纪严明,战力无匹,犹如三把势不可挡的利刃,杀的敌人胆寒,吓的清兵畏首,“天国三战王”之美名不胫而走。

至于海军,萧朝贵不负众望,在水战之王罗大纲的辅佐下,天国海军实力与日俱增,最终大败清朝名臣曾国藩,逼的曾国藩险些投海而亡,一战成名,声名鹊立,一时无二。

此外,都说大浪淘沙,英雄尽显,果然不假。

一批极为优秀的后起之秀纷纷浮出水面:陈玉成、林启荣、李开芳、林凤祥、许宗杨。曾立昌等,皆是被洪秀全委以重任,在太平军起义的过程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至1834年二月,清廷在派出僧格林沁镇压回民起义,霍隆武铲除白莲教之际,太平天国已成大器。

1834年六月,清廷基本上平定了内乱,终于可以转过头来对付洪秀全了。

然而,就是这么短短的几个月,在太平天国各种利民政策的出台之下,再加上天王洪秀全善待百姓,仁义无双的美名,华夏百姓纷纷来投,且都得到了洪秀全的妥善安置。

1834年九月,太平天国临时定都天京,与北平的紫禁城隔空对峙,太平天国成立后,洪仁空不改初心,没有再施行封建帝王****制度,而是依法治国,大力加强党的建设。

在他成立天国以来,虽然大小战事不断,却一直不忘在闲暇之余写下大量后世的共和民主思想的书籍,并加以印刷,免费发放。

是以,民主共和的思想慢慢的深入人心,人人都知道百姓才是国家的主人,人人都晓的法治之下,人人平等,往日那种皇帝专权,剥削百姓的日子,再也没有人愿意去经历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