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第八十五章(1 / 2)

表妹怂且甜 许乘月 4061 字 2022-11-05

从四月起朝中就大事不断, 全城搜宅过后有不少官员因“后院人逾数”问题被弹劾、被问罪,丢官、褫爵、坐牢者中不乏宗正寺卿、太常卿这类位高权重的一部主官, 朝中格局正在经历立朝建制五年来最大的一次洗牌。

这等形势下,作为储君赵絮手中秘而不宣却最为重要的一张底牌,赵澈要忙的事实在太多。再加上袭爵典仪与大婚筹备的诸多杂事,近来他每日能睡足两个时辰就算谢天谢地,根本忙到不可开交。

今日他是委实放心不下, 怕徐静书因被御史台退回的事而心有郁结,又怕有好事者在她面前说三挑四惹她难堪, 这才丢下手头那一大堆事,专程到光禄府接她散值。

马车停在柳条巷口时, 顽皮笑闹一路的徐静书敛容正色, 拿指尖轻点他眼下那片浅浅的青影:“往后不必特地来接我散值了。”

他近来有多忙徐静书是知道的。有这功夫跑冤枉路,还不如躺下补个眠,这憔悴的模样看得她心疼死了。

赵澈将她的手收进掌心, 望着她勾了勾唇角,却没说话。

“我知道你今日为什么来, ”徐静书笑眯眯冲他皱了皱鼻子, “你是不是怕我会哭着从光禄府出来?”

赵澈放开她的手,张开双臂向她敞开怀抱。

待她窝进他怀里,乖顺柔软如一只终于回窝的小兔儿, 他才无奈笑叹一声, 将下巴轻抵着她的肩窝。“嗯。”

“别担心, ”徐静书抬手捏了捏他的耳垂, 糯软轻笑,“光禄府的情形比我预想中要好得多,我没有受欺负。而且这里有很多东西可学,这段回头路我不会白走。”

从御史台被退回光禄府,从皇帝陛下金口玉言盛赞“优秀”的徐御史成了前途叵测的试俸官,这种情形放在大多数初出仕途的年轻人身上,大约都能算是一段能让人心生绝望的经历。

但她是徐静书。

是当年在甘陵郡王府那间不见光的暗室里,每日被灌药、放血长达半年,时时一脚踩在“死”字上,都不曾真正绝望过的徐静书。

赵澈垂下了长睫:“这段回头路,你原本是不必走的。”

“你遇事会想到找我商量,那就表示你觉得我已经是个有能力同你携手面对风浪的人,这很好的。”

虽最初做这决定时她也曾痛苦忐忑,但她明白,若还能想出别的法子,赵澈绝对半个字都不会让她知道。

所以她半点不怨他,甚至还有丝丝欢喜。在心上人的眼里是个可以共担风雨、互为倚靠的人,这不正是她一直想要做到的吗?

如今她既已做出选择,不管前面是荆棘还是通途,她都不会后悔,也不会沮丧。会好好走下去的。

*****

回到柳条巷的宅子里后,徐静书窝在书房里,将从光禄府借回来的卷宗、邸报摊在面前,却半晌没看进去。

因为她总是忍不住想起顾沛远早上丢给她的那个古怪问题——

为什么会被御史台退回?

以顾沛远的资历、地位,对她提出这个问题绝不可能是因为闲极无聊而。刻她越想越觉得,顾沛远怕是在借这个问题提醒她什么事。

御史台需要避嫌,担心她成婚后会出现立场上的偏差,无法秉公允之心担任法司官员之责——

当初御史大夫卫舒玄大人是这么告诉她的,她自己也这么认为。

可顾沛远说不是因为这个,或者不仅仅只因为这个。

究竟还有什么玄机是被她忽略掉的呢?莫非是她在御史台任职期间,做错了什么而不自知?

徐静书第一次觉得自己的脑子完全不够使,末了只能抱头猛薅自己的头。

好在顾沛远虽叫她“自己想,不许问别人”,却给了她十日的时间容她想,不然她大概会急到将自己揪成秃头。

接连十日,徐静书白日里与同组伙伴们一道为争取补训佳绩而绞尽脑汁,散值回到柳条巷后还得苦苦思索顾沛远抛给她的古怪问题,脑子几乎没一刻得闲,时常累得连个表情都摆不出来。

好在补训官是十日一休沐,到了六月十七,徐静书才总算歇下来喘口气,生生睡到正巳时才醒。

自小暑以来接连烈日曝晒,今日难得天降甘霖,瓢泼雨势将偌大个镐京城浇个通透,总算将酷热暑气驱散了些。

吃过迟来的早饭后,徐静书拢了外袍站在中庭廊下,看着漫天雨幕着呆,又开始思索顾沛远抛给她的那个问题——

初七那日,顾沛远要求她十日后给答复。也就是说,等明日回光禄府时顾沛远就会问她要答案了。

这可真愁人啊。

*****

正愁到想要揪自己头时,赵荞忽然从她身后探出头来:“嫂子。”

毕竟徐静书与赵澈已过了文定之礼,大婚日期也定下了,赵荞唤她这声“嫂子”虽早了些,但也不算出格。

可架不住徐静书脸皮薄,登时像被人泼了红漆似的:“做、做什么?”

近来赵荞也不知在忙些什么,两人明明同住在这宅子里,徐静书却已好些天没见过她了。

“帮我个忙呗?”赵荞双手背在身后,笑得有点像……给谁拜年的黄鼠狼。

“什、什么事?”徐静书非常警惕地往旁侧让了半步,与她拉开些许距离。

“是这样的,我那说书班子不是跟旁人不一样么?可这才没几个月就有同行学我的样,也拿《民律》改本子讲,”赵荞也不知该骄傲还是该气恼,心情很复杂,“多几个同行一道来给百姓讲《民律》,这事大面上看其实不坏,可你知道,我那班子……”

虽赵荞能用一套只她自己看得懂的“天书”写说书本子,但终归还是需有识字的人帮她搜集编本子的材料。

早先她都找好友沐青霓或徐静书帮忙,可近来这俩人都不闲,赵荞不好意思总麻烦她俩,便花钱雇了些读过书但没有再考学或考官的人到说书班子里。

“不算我自个儿,如今共有写本子的八人,再加上六个专门说书的,这就要养活十五口,”赵荞无奈一摊手,“我一个班子顶别家三个班子的人,可大家说一场书能赚的钱都差不多。我若再不想点新鲜玩意儿开源,很快就会撑不下去的。”

徐静书颇为认同地点点头,关切道:“说书行当的事我不大明白,你这是想我帮着你出主意么?”

面对她诚挚的目光,赵荞心虚地清了清嗓子:“我倒是想出法子了,就想请你帮我参详参详,看合适不合适。”

徐静书诧异:“什么法子?”

“我打算只在夕市上讲《民律》相关的本子,然后每日再在夜市另开一台,讲京中最新的各种小道消息。就像朝廷每日传抄邸讯、每旬邸报给各府那样,差不多就那意思。”赵荞解释了自己的想法。

大周的每日邸讯与每旬邸报,内容是朝会上已有定论的常程申奏、圣谕诏旨、官员任免等讯息,经宰相会同枢密院审议后抄送各部府衙及各地州府。

徐静书愣了愣:“你怎么会看过邸报?”

“我连‘邸报’这两个字都不认识,看个鬼啊?”赵荞说得自己都笑了,“是之前无意间听大哥提过有这么个东西,大约问过上面都写什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