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晔歪着头,自顾出神,过了一会儿,摇摇头。“晔非相士,看不出大王的命相。不过大王神充气完,肌肤温润有光,声有金声玉振之质,想必是养生得法,无隐疾可言。眼神虽略带忧郁,却不失清明,终究只是小事,不足以影响大局。所以,晔想不通所谓小厄究竟应在何处。”
孙策哑然失笑。“那你倒说说,这令孤忧郁的小事又会是什么事?”
“小事可就多了。”刘晔不知不觉的平静下来,恢复了几分从容。“往近处说,有万金坊的事。往远一点说,益州、冀州都有些麻烦。再往远处说,交州随时可能出现异变。再往远处说……”刘晔再次抬起眼皮,打量着孙策,一边的嘴角轻挑,有几分得意。“大王欲家天下,却又不信天命,何以服人?”
孙策眼神闪了两下,一时不知该如何应对。这最后一条的确是他最近在考虑的问题之一,没想到被刘晔一语道破。其实说起来,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他身边的大臣、谋士也在考虑这件事,只是没有合适的解决方法之前,他们决定暂时搁置。反倒是刘晔这个半疯的高手不管不顾,当面直言。
过了一会儿,孙策笑了。他转头看向荀彧。“这个任务,我已经交给荀大夫了。我相信他能解决,所以毋须为此心忧。”
荀彧有些勉强地笑了笑,没吭声。
刘晔的脸又抽了一下,眼神中多了几分焦躁。他纠结了一会,又道:“晔随荀君来,只有一事,确认大王是否受天之命。若大王能解晔心中之惑,晔感激不尽,死而无憾。”
孙策笑出声来,抬起手,气定神闲地打量着修剪光滑的指甲。“你是输得不服气吧?”
刘晔的脸接连抽了两下,从抿得紧紧的嘴唇中挤出一个字。“是。”
“我很愿意让你和叔同一样,死而无憾。很可惜,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负有天命,也许有,也许没有,这要看你怎么说了。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
“大王怎么看?”
孙策被刘晔打断,有些恼怒。这疯子就是疯子,不可以常理计,毫无敬畏之心,句句直奔要害。你这让我怎么答?我也不知道啊。老天让我穿越过来,是偶然失误还是有意为之?如果是有意为之,那他老人家为什么不选一个精通政治学,有执政经验的行家,非要挑我一个半吊子?如果是偶然失误,岂不是说所谓天命也就是开玩笑?
面对着刘哗咄咄逼人的目光,孙策考虑了半天,还是只能摊摊手。“不知道。”
“不知道?”刘晔长身而起,有些气急败坏,声音也大了起来。“你怎么可能连这个都不知道?”
“我还是不知道。”孙策笑出声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你知道的,我读书少,对这些玄学思辨不太擅长。若是你想讨论一些天文地理,我倒是略知一二。人心难测,我知道的真不多,怕是要让你失望了。”
刘晔盯着孙策看了半天,眼神渐渐平静下来。孙策很坦然,他从孙策眼中看不出什么破绽。
荀彧暗自松了一口气。虽然这个局面不在他的预料之中,而且孙策也没表露出录用刘晔的意思,但孙策没有因刘晔的失礼而怒,这还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
“对了,有一件事,我倒是想问问你们。”孙策坐了起来。“刘氏宗室齐聚长安,总共有多少人,谁是魁?”
荀彧和刘晔互相看了看。刘晔说道:“宗室之中,以陈王年长,又曾为陛下……先帝射师,威信最著,当是魁。不过先帝好用年轻人,提拔了不少宗室到军中任职,手中有兵,陈王虽有号令,未必能让他们俯听命。细细想来,宗室中不自量力的人很多,能一呼百应的人还真没有。”
孙策点点头。这个情况和杨修的分析一致。刘协的遗诏已经公布,但谁继位到现在还没有定,可见一斑。皇长子虽有遗诏,但过于年幼,无法执政,继位后必然形成外戚掌权的旧辙,而伏氏又是标准的关东世家,因此既得不到关东老臣的支持,也得不到关西新锐的支持,悬而未决。尽管杨修极力斡旋,还是未能如愿将大皇子推上帝位,掌控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