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节奏控制”,不仅仅是将进攻主动权掌握在四分卫手中,而且还是将进攻布局的优势也掌握在手中。
以芝加哥熊第一波进攻作为例子就特别直观:跑球。跑球。传球。
其中,三档九码选择传球是被逼无奈的选择,这也就意味着芝加哥熊进攻组丢掉了主动权;而此前两档进攻,双双选择跑球,可以说是相信跑卫和地面推进的能力,但侧面也可以说是进攻节奏相对平均。
地面进攻也同样具有节奏控制:由进攻锋线开路正面突破,由进攻锋线吸引火力而后跑卫在两翼寻找空档,由四分卫与跑卫互相掩护打乱视线,由四分卫完成“拱一码”,由全卫掩护半卫强行突破等等。
但芝加哥熊开场阶段没有能够预料到绿湾包装工居然迎难而上,用短板与自己硬碰硬,准备稍显不足;而地面进攻的节奏变化本来就相对死板僵硬一些,面对主队的咄咄逼人,客队也很快丢掉了节奏。
一档。两档。转眼也就来到三档。最后三振出局。整个对峙也不过就是眨眼的事情就颠倒了形势局面。
芝加哥熊进攻组的节奏控制是失衡且无效的,这也间接证明了这是一支以防守为主的球队。
绿湾包装工进攻组的节奏控制则是简单而高效的。
罗杰斯连续用假动作改变进攻节奏,摆出快速传球的阵型,却故意延迟出手,等待防守球员丢失重心之后再寻找传球目标,那么外接手也就能够利用时间缝隙来制造对位优势。
又或者是假跑真传、屏风短传的阵型,吸引防守前线上步之后,再转身完成传球,制造出短传区域的空档。
最出其不意的一次进攻有点类似于把戏进攻,杀了对手一个措手不及:
开球之后,罗杰斯毫不犹豫地主动跑出口袋,朝着右侧横向移动,准备寻找外接手德赖弗;但脚步扯出口袋之后,右脚刹车、原地转身,又朝着左侧横向移动原路返回,大部分防守球员的重心都已经被带乱,来不及回防。
这还不是结束。
罗杰斯朝着左侧快速移动,朝着左侧远端的詹宁斯做出一个传球动作,却在脚步离开口袋保护之前,利用腰部力量,将橄榄球传送了出去——不是詹宁斯、而是在中央地带靠近左侧槽位附近的尼尔森。
以假乱真的传球动作让防守球员防不胜防,第一次移动重心、第二次移动重心之后,就硬生生地被钉在了原地,眼睁睁地看着尼尔森火中取栗,周围明明聚集了三名防守球员,却没有人能够及时完成调整、上步防守。
尼尔森在一片群狼环伺的包围圈正中央摘下橄榄球,并且转身完成持续推进,从六码接球演变成为十八码推进。
芝加哥熊的整个防守节奏被彻底打乱,疲于奔命地被牵着鼻子走,地面防守与前线对峙的优势都没有能够挥出来,跌跌撞撞之间就已经失去了先手,最后绿湾包装工完成达阵的一记长传,德赖弗也没有遭遇到任何有效拦截,轻轻松松地摘下橄榄球,转身甩开安全卫的补防,一个跨步就进入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