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之后,陆离来到了嵩山少林寺。
“大师,在下陆离,自济南府而来,想要拜会方丈大师。还请大师通传!”
在少林寺门口,陆离向知客僧道明来意。
“阿弥陀佛。”
圆滚滚的知客僧笑容可掬,朝陆离合十一礼,“方丈大师闭关清修,不见外客。请施主见谅。”
好吧,不见外客。内客肯定是要见的!
陆离掏出一叠英镑,递给了知客僧,“请大师通融。”
事实证明。伊丽莎白女王的魅力,连和尚都挡不住。
有伊丽莎白女王开路,陆离很顺利的踏进了少林寺,见到了方丈大师。
“这位施主,今日来见老衲,不知有何要事?”
在一间静室里,方丈大师满脸微笑的接见了陆离。
“也没有什么要事。”
陆离在静室里的蒲团上坐了下来,朝方丈大师笑道:“世事纷扰,心绪纷乱。想借大师的佛法,求个清静。还请大师行个方便。”
“阿弥陀佛!”
方丈大师笑了笑,“施主欲求清静,佛门自当大开方便之门。如此,老衲诵一遍佛经吧!”
既然给了钱,来这里感受佛法,平静内心,当然是没问题的了。
随即,方丈大师敲起木鱼,念起经文来。
陆离盘坐在地,闭目养神,似乎在方丈大师的禅音之下,抛开了红尘纷扰,求得了内心平静。
事实上……陆离正忙着复制下载呢!
在方丈大师的记忆里,陆离找到了很多好东西。
少林真传“金钟罩”。
这是所谓“佛门金身”的来由,佛门最强的护体神功,抗击打能力极强。练到高深之处,对于拳脚和钝器的抵抗能力十分强悍。
好东西!归我了!
除此之外,陆离还在方丈大师的记忆力,找到了他想要的易筋经和洗髓经。
这种好东西,自然不能放过了。复制、下载。
把易筋经和洗髓经复制下载之后,陆离马上开始分析解读。
少林传承源自达摩。在陆离的猜测中,少林功法应该跟古典瑜伽术有些联系。
果不其然,易筋经、洗髓经,金钟罩,这些一脉相承的武学传承中,明显带着古典瑜伽术的路子。
所谓古典瑜伽术的路子,其实就是“苦修之法”,通过痛苦的刺激,锤炼意志和躯体。
比如金钟罩,就是用不停的打击身体这种锤炼方式,从而提高身体强度和抗击打能力。
在易筋经和洗髓经中,这一点体现得更加明显,跟古典瑜伽术的“卧冰踩炭”的锻炼方式十分类似。
这种“苦修”一类的痛苦刺激,难道跟我的“电针灸”一样,都是一种放大人体生物电信号的方法?
嗯,值得研究一下。
想要的东西已经到手,陆离自然不再“内心纷乱”了。
“多谢大师!”
陆离起身朝方丈大师躬身施礼,“听大师诵经之后,内心平静多了。此行收获不浅。多谢了。”
“施主客气了!”
方丈大师笑着点了点头,心头却在想:这人花了一大笔钱,竟然听一下经就完了?这么轻松就得了一大笔钱……这样的施主,给我来一万个啊!
然而……方丈大师却不知道,他的家底都被陆离偷光了。
“在下告退!”
跟方丈大师打了个招呼之后,陆离告辞而去,离开了少林寺。
从少林寺这边,陆离获得了一种通过“苦修”,以痛苦刺激的方式,增强人体生物电信号的方法和研究思路。
这样的收获,对陆离才是最重要的,比起复制多少门少林拳法更有价值。
抬眼看向南方,陆离心想:“希望龙虎山那边也能有所收获吧!”
……
半个多月之后,陆离一路南下,赶到了龙虎山。
在龙虎山这里,陆离就不能说什么“内心纷扰,求个清静”了。
来到龙虎山的山门,陆离向门口的道士行了个道家稽礼,“贫道陆子明,上清门下。今日前来,只为论道!”
陆离自称上清门下,也不是瞎说的。在大明剧情里,他还真的得了上清道云山观的真传呢!
只不过……陆离的自报家门,跟他的穿着打扮明显不符。
上清门下?贫道?
龙虎山道宫门口的两个小道士有些傻眼了。
鼓着眼睛在陆离身上扫了几遍。看到陆离一身西装革履,小道士心头嘀咕着:你这还是贫道?明明是富道吧?
“怎么?龙虎山祖庭,不欢迎同道前来论道吗?”
陆离挑了挑眉头,“还是说,你们正一道,看不起我们上清道?”
这话就跟“你不给我上清派面子”是一个意思了。
小道士哪里敢接这样的茬?连忙朝陆离回了一礼,“道长稍等,我马上通禀掌教真人。”
说着,一名小道士匆匆跑进了道宫,前去汇报去了。
片刻之后,一个身穿云鹤道袍,头戴星冠,手持拂尘的老道士,大袖飘飘的走了上来。
“贫道张应元,见过上清同道。”
老道士朝陆离看了一眼,也对陆离这身西装革履的打扮有些惊讶。
上清门下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洋气”了?
明明一副留洋书生的打扮,还自称上清门下,还说要来论道?
龙虎山掌教张应元微微皱了皱眉头。
“上清道,陆子明,见过掌教真人。”
陆离朝张应元道长回了一礼,“此番前来,只因修道有惑,特地前来与道友论道。”
“哦?”
听到陆离这句“修道有惑”,张应元心头更惊讶了。难道这家伙不是乱说的?他真的在修道?
“陆道友,这边请!”
张应元伸手示意,领着陆离走进了道宫,在一间静室里坐了下来。
“道友自称上清门下,不知……”
在静室里坐下之后,张应元抬眼看向陆离,眼中带着几分审视,似乎在说:你说你是上清道,那就拿出点东西,证明你是上清道吧!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
陆离在张应元对面坐了下来,直接跟张应元谈起了上清派的根本传承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