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六章 劝谏(2 / 2)

大唐杨国舅 天子 2563 字 2022-11-07

李林甫驻足回,笑问:“张令公有何事要教导在下?”

张九龄道:“我要你这就随我入宫一趟,跟陛下陈明此事之弊,若你不同行,我便上奏参劾,即便陛下要保你,我也让你在朝中无法立足。”

“呵呵。”

李林甫一点都不害怕。

如张九龄所言,无论他现在如何参奏,李隆基肯定听不进去,在迎娶玄女这件事上,李林甫绝对是第一功臣。

至于张九龄威胁的,让他无法在朝中立足,只不过是吓唬人的手段,大概是让朝臣疏离他,可李林甫同样知道,张九龄虽然能力卓著,也是治国良材,可在跟臣僚关系上却把亲疏远近分得很清楚,他拉帮结派之事一向为皇帝所忌。

而张九龄派系本来就跟李林甫不对付,而不是张九龄派系的官员也为张九龄疏远,怎会杯葛他?

但李林甫为人处世方面,明显要比张九龄老练毒辣,笑着道:“张令公既有此意,在下岂能不允?这便与您同往宫内,不过具体事项还要您跟陛下面陈,在下只在旁为佐,望您不要再为难。”

“行,跟我去宫中,剩下的事不用你操心。”张九龄就是要拉着李林甫一起去,不顾自己思虑不周,仓促成行。

……

……

皇宫内,李隆基接见张九龄和李林甫。

虽说李隆基决定迎娶玄女乃是一时意气,可他并非毫无顾虑,说话办事都会考虑清楚,作为皇帝他明白,事关重大,定会为朝中某些势力反对,但既然已做出决定,就要先平息这些议论声。

他没回避说不见,得知张九龄请见后,更觉得有必要跟这个丞相交交心,只要把张九龄说服,等于让朝中反对声平息大半。

“……陛下,自古以来,仙家之事都乃民间所传,史书上从未有过仙家下凡的确切记载,道家多用上不得台面的鬼魅伎俩冒充道术,其本身为江湖术士专诓骗市井小民……”

张九龄上来就先把仙家和道家事一通贬损,目的是要告诉皇帝,所谓的道术都是骗人的玩意儿。

李林甫站在旁边,摇头晃脑,用心倾听张九龄的进言,越听越是神清气爽,心中痛快至极。

皇帝亲眼所见并深信不疑的仙家下凡之事,你一句“民间所传”就想给推翻?

你把道家贬损得越厉害,越影响你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

皇帝面色平和,沉默不言,一直在听张九龄的话。

“……即便真有道法仙家之事,陛下也当派人查证,所需时日良多,不可贸然与传闻中的仙家结下姻亲,否则必为后世非议,望陛下三思而后行。”

无论张九龄多么理直气壮,可因未经深思熟虑,也没跟人探讨后再来觐见,理由显得牵强附会。

若说皇帝只见过一次,或许会将信将疑,可皇帝光是见九天玄女下凡就两次,各种异常的天相以及百鸟朝拜等事作为佐证,之前还有张果老那次仙踪渺渺,更让皇帝铁了心相信仙家事。

如此一来,除非张九龄能拿出九天玄女下凡为假的证据,不然在这里说再多都是徒劳。

“张卿家的心情,朕能理解,不过朕主意已定,跟仙家联姻,是为保我大唐盛世永存,也是体念百姓思安之心……你或有不知,斯时在皇宫内苑,吐蕃人曾有收拢仙家心意之举,朕便以如此方式让番邦知晓,仙家乃我大唐之仙家,番邦却是未开化之民,怎能得仙家之佑?”

李隆基没有生气,居然跟张九龄讲起了道理。

他的意思是朕没有胡闹,而是要牺牲小我,以朕的婚姻幸福来换得仙家对大唐的庇护,你作为凡人没朕这种境界,就不要来劝了。

“陛下……”

张九龄一听就要继续争论。

可李隆基到底不是李世民,对于劝谏一向就不感冒,他从未有要树立兼听则明皇帝形象的打算。

李隆基一抬手:“张卿家一片好意,朕能理解,也不想与你争论,可跟谁联姻,那是朕的家事,外人不容置喙,若你还要规劝,便带了仙家相拒之意来劝。”

旁边听到这话的李林甫心中窃喜。

皇帝要跟神仙联姻,除非神仙说不同意,不然你就是说破天,也是白搭。

皇帝比你想得周全,你连这件事的因果得失都没考虑清楚,来这儿劝谏不是自取其辱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