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佐是个连福船沙船都无法一眼辨别的纸上派。∈↗,听了康承嗣的解释,他才知道民船和战船还是有区别的。具体在技术上,战船的用料比民船坚硬,要加撞角,更注重载人而不是载货。
最重要一点,民船不装大炮,不用留炮位。大明水师的战船虽然不注重大炮,但是船船尾还是要放两门重炮的,侧弦上放的炮略小,数量也是看舰队编成和主官的战斗风格。
徐元佐脑中先想到的百年之后的西方海军,一排炮打过去,命中率不到百分之三。那可是侧弦一排火炮,甚至不惜把舰船造得丑陋不堪。如果单论船型,明式船的长相才算正确。
既然人家一排炮都没什么用,能指望两门炮每必中么?
至于俞大猷搞的五朵梅花阵,几乎是炮口顶着船身打,那还不如跳帮呢!打沉的船可是一文不值啊!
“能造一种军民两便的船么?”徐元佐弱弱问道:“同样的船型,也不装炮。想载人就载人,想载货就载货。船帮高一些,用料稍稍讲究一些。”
康承嗣显然不认同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这样的水师,若是碰上真的海贼倭寇,就怕顶不住。”
从大环境来说,倭寇已经几乎销声匿迹了。没有了海外汉人的船队,要日本人自己渡海打劫,实在太难为他们了。然而国内的某些势家可不是温文尔雅的小白兔,只要知道徐元佐的船队离港,肯定会打着倭寇的旗号出来干一票。
除非能够震慑他们!
徐元佐干咳一声,心中盘算着还能去哪里弄点船。
“造蜈蚣船!”康彭祖突然道:“嘉靖时从红毛夷缴获的蜈蚣船,正可以应急。”
徐元佐隐约记得这个名字,满眼期待的望向康承嗣。
康承嗣抚须长吟:“蜈蚣船是红毛夷的战船。两侧划桨,宛如蜈蚣,那个倒是不用风便能疾行。”
“造得快么?”徐元佐问道。
康承嗣道:“龙江船厂便能造。快慢与否,就得看是否有现成的船材了。不过胶漆一样快不得。”
“蜈蚣船比咱们的船小,用人却多。”康承嗣又道:“还得另外派柴水船跟着,真不如用沙船好用。”
龙江船厂在南京龙江关。也就是后世的下关。只从地理位置而言,就要比远在湖广的船厂靠谱许多。国朝之初,临清、刘家港、龙江关、湖广、闽粤都有大船厂,龙江船厂更是承建郑和宝船的大船厂, 从全国抽掉了精工巧匠,设了造船厢民四百余户。
可惜后来沿海势家想独吞海贸利润,硬要把国家挤出局,以至于龙江船厂日渐荒废,至今连战船和遮洋船都造不了了。如今大明的漕运用船。无论遮洋大船还是浅船,都是在湖广营造。
“那就造蜈蚣船吧。”徐元佐对于合作伙伴只能建议:“另外看看闽粤一带是否有新船或是堪用的旧船。无论民用军用,先买些回来充充场面也好。”
嘉靖倭寇作乱的时代,福建广东有许多黑船厂。汪直、徐海等人坐拥上万条大小战船,基本都是靠这些黑船厂建造的。因为官营船厂肩负任务日重,匠户厢民逃亡边日胜一日,黑船厂的技术能力也就更强。
十多年没有大海战可打,造船业不景气。黑船厂基本倒闭。不过凡事总有例外,说不定就有一两家活下来了呢。再不济还可以收买卫所的战船。总有办法可想。
康家既然是合伙人,自然要承担起更艰巨的任务。
徐元佐知道这种事不是银子能够搞定的,所以也只能寄希望于康家的人脉关系。相比船的问题,买通言官支持海运反倒简单了只需要砸银子,许以好处就行了。
走了一趟上海之后,徐元佐非但没有放下心。反倒满心忧虑。就连棋妙都意识到了徐元佐的反常,不敢再开玩笑。
回到唐行之后,节日的气氛已经很浓郁了。
程宰建议仁寿堂拿出一笔银子来,挨家挨户点喜钱,采买人心。这个方法多少能够挽回征税时候的暴戾形象。因为更多的人其实不用纳税,拿了喜钱起码不会站到仁寿堂对面去。
“不要挨家挨户,没意义。”徐元佐难得板着脸说话,吓得程宰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
徐元佐又道:“只蒙学社学的学生,每人五十文。”
只有读书识字的人才有舆论权利,而且社学毕业的人可能进入经济学院,成为自己人,理应厚待。若是因此而兴起民间的求学热,那就是一石三鸟的好事了。
程宰很快也能想明白,去各社学钱。
学生既然要领钱,那就得留个名,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如此一来一去,唐行镇里镇外的读书人档案也就成型了。
老天爷似乎是要故意与徐元佐作对,就在他打听谁家有船可以购买的时候,又传来了苏州翁家大肆买船的消息。翁家打算在隆庆四年来一次大手笔,直接垄断淮北的棉布市场。要靠大量的货物倾销打压竞争对手,那么对于货船自然有不小的需求。
买家越多,卖家越有抬价空间,有些人家甚至对徐元佐派去的人避而不见,坐等涨价。
这则消息是顾水生带回来的。他今年拿到了五十两的年终奖,恨不得把命都卖给徐家哥哥。接到徐元佐买船的指示之后,顾水生立刻动身跑了一趟刘家港。那里是郑和下西洋的始港,也有船厂,至今仍有许多船户聚居。
这种官营船厂整日里半死不活,有什么卖什么,若是真有船,肯定也能私卖出来。可惜他们是真没船,倒是有不少人毛遂自荐,想找个活路。
顾水生知道佐哥儿重视人力,便将这些人的名姓地址一一作册。在自己权限范围里花了一笔银子,纯粹收买人心,并未有任何条件。等回到唐行之后,这册子便交给陆大有,方便日后招人。
他自己却连夜赶到徐元佐家里,报告苏州打探来的要紧消息。
“佐哥儿。我在苏州打听得一个消息,是转了三手传来的,泄露的源头是西山许家。”顾水生在徐元佐书房里,刚一坐定就亟不可待道:“我私下又去验证了一番,现确有其事。”
徐元佐叫棋妙出去,亲自给顾水生倒了杯热茶。
顾水生连道不敢,又道:“是苏州知府蔡国熙。他本是阁老的门生,如今却投靠了高拱!”
因为徐元佐的关系,现在仁寿堂的人所谓“阁老”。必然是指徐阶。
徐元佐知道蔡国熙是高拱刺向徐阶的一把尖刀,判徐琨、徐瑛充军的正是此人。
顾水生见徐元佐面色如常,暗道一声:佐哥儿好涵养!
有徐元佐做榜样,他也不着急了,继续道:“据说吏部已经定了,明年升蔡国熙湖广按察佥事,苏松等地兵备。”
“明年?”徐元佐一愣:“他知府任满了么?”
顾水生有些疑惑:“消息是这么说,我也不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