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八、华海宴平江河清(四)(2 / 2)

明末风暴 圣者晨雷 1789 字 2022-11-17

这种运动是强制性的,除非身体确实不适,否则就必须进行。就是万时华这样的调研员,也一概不能例外。最初时万时华对此很不适应,觉得他一堂堂举人,与贩夫走卒一起活动手脚殊为无体,但宋应星与其余几人却极感兴趣,他们最后向城中老君观的老道人癸泉子学了三十六式散手,每日早上晨练之时,便一起在院子里活动。

一个多月来,万时华倒真觉得自己的身子骨因此好了许多,这和想到当初华陀创五禽戏的典故,华陀的弟子吴普便是练习五禽戏活到了九十余岁。这让他对俞国振的敬佩又加深了一层:不仅关心百姓的衣食,还关心百姓的健康与寿命。

“真乃仁主也。”他心中暗想。

唯一可惜的是,俞国振敬孔孟而远经义,对于四书五经,他也看过,却不去精研。万时华觉得,自己应该寻个机会,与俞国振好生谈一番。

就在这时,他看到俞国振一个人慢慢跑了过来,见到他点了点头:“万先生早,宋先生没与你一起?”

“他已经去了吧,他一向比较积极……哦,是去道观前的那个广场,我们每日在那里练拳()。”

“万先生这些时日,在新襄过得如何,生活上可有什么困难?”

“承蒙伯爷厚爱,在新襄我衣食无忧,还可托人将银钱带回去。只不过……我虽然衣食无忧,百姓的日子似乎过得有些……”

万时华想了一下措辞,觉得不好说,因为说新襄百姓日子过得不好,显然是不顾事实的胡言乱语,新襄百姓在衣食住行上,都是万时华见过最好的。可这同时,新襄百姓的日子又过得似乎有些紧巴,存不下什么钱来。

他想了好一会儿,才想到了措辞,将自己的疑惑说与俞国振听。一方面,新襄百姓的生活甚为奢侈,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人家的住房都已经拆了窗纸,改成了玻璃。家中的器皿,瓷器、陶器且不说,玻璃器皿也绝非少见。每人的衣裳,不仅年年有新衣,甚至不少妇人每个季节都有四五套衣裳,打补丁的衣裳虽然还有人穿,但多是在做活儿时才会穿上。

听得他的疑问,俞国振哈哈笑了起来:“茂生先生,你觉得新襄百姓收入如何?”

“学生曾调研过,新襄百姓收入极高,便是一个普通工人,月入也在八两以上。”

“对,有一个数据并未公开,故此你还不知,崇祯九年上半年,新襄正式居民的月均收入是十二两六分一钱银子……这些钱放在别处,收入算是不错的,一年下来能有一百四十两银子,即使是南直隶富庶之地,也是中等人家的全家收入了。可在新襄这只是一个劳力的平均收入。”

“这些收入若是放在别处会怎么处置呢?花个三四两银子,解决基本的吃喝穿用已经足够了,其余的大多都会藏在坛中埋入窖里()。这样藏起来的银钱,与土块有什么区别?”

俞国振这话对万时华并不陌生,宋应星也曾提过相应的观点出来,因此他很认真地回答道:“可以买田置地、盖屋建房。”

“买田置地,说的好,但是你想过没有,谁会卖田?卖了田的人,今后如何生计?”

万时华顿时哑然。

土地兼并虽然是经常的事情,但在任何一个朝代,土地兼灭严重都意味着灾难,无论这个兼并是以“流转”还是别的什么名义进行,在解决掉因为失地而失业的农民生计问题之前,允许它大规模存在的人都可以说是包藏祸心!

就是万时华自己,也觉得如今大明要重振起来,抑制兼并是必须的。

“相反,你看在新襄,百姓在工坊、农庄劳作,获取工薪报酬,然后再用这工薪报酬购买工坊、农庄产出之物,供自己衣食和生计享用。如此百姓生计改善了,工坊、农庄可以维持乃至扩大,将更多的百姓雇用进来,整个新襄,都受其益。宋公在《天工开物》中所言,金银只为货币而不是财物,实物方为才富,我以为还要更进一步,实业方创造财富,金银只是辅助实业的手段,绝非其终极目的。”

对于皓首穷经将大半辈子时间都花在了科举上的万时华来说,俞国振的话语,当真有些振聋发聩,他停住步子,看着俞国振跑了过去,俞国振回头看了他一眼,他老脸微红:“累了,终究比不上伯爵年轻啊……”

(重要,请看:今天的三更都奉上了,这个国庆长假,老雷一天都没有休息,天天有加更。各位读者对老雷的支持,也让老雷享受到一次“假日工资”,在此,老雷向大伙鞠躬感谢!离双倍月票结束只剩余几个小时,老雷就不开单章惹大伙厌了,就在这里向大伙长揖拜求,若是手中还有月票,就请投给老雷吧!最后,感谢淡梦舞花影和骑牛南下的慷慨打赏,感谢一切打赏和投月票的书友!)</p>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