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两军差距(1 / 2)

国民党在南方发动的动乱仅仅持续了两个月不到,就被江渝给闪电般的扑灭了,这次孙大炮等人不仅没有在军事上获得什么利益,而且名声也彻底的臭了。

几乎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孙大炮的嘴脸。

孙大炮的政治生涯已经终结了,毫无疑问!

只要江渝还存在一天,孙大炮就不可能再在中国闹出什么风浪。

相比之下,日本政府却是暴跳如雷,显然他们也被袁世凯摆了一道,但这个闷亏却只能吞到肚子里。

袁世凯是英法等国在中国的代言人,有英法等国的支持,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也还未爆发,此时的日本还未取得大国地位,为了还债还得勒紧裤腰带,暂时也动不了袁世凯。

第二次倒江战争虽然使中国陷入了一定程度的局部混乱,但却也推动了全国走向政令统一的进程。

在两淮行政总署进入广州的同时,浙军十日后也攻克了福州,许崇智和孙道仁也跟着跑到了日本。

在这场战争的最后,倒戈了不少国民党控制的军队,这也是国民党乱军迅速败亡的主要原因。

在河北,江渝与袁世凯一阵商议之后,决定将倒戈的国民党军队收编。

当然不会给什么好编制,全都打发到生产兵团去,而且打散了之后全都调到西北生产兵团。

“按照我的计划,将在西北的偏僻地区建设数个生产兵团,然后把那些思想错误,行为偏激的学生强制征召入伍,把他们全都送到那些与世隔绝的生产兵团去,然后天天给他们加强思想教育,如此一来,就能彻底杜绝学生蛮横爱国的风气,大总统以为如何?”江渝对袁世凯问道。

“这样会不会激起民变?”袁世凯担心的问道。

“可如果不这样做,日本很容易在我们中国煽动内乱,而且……”江渝压低声音对袁世凯说道:“只要我们在全国建立新闻审核制度,并秘密对那些学生进行强制入伍,是不会出问题的,普通老百姓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这个办法好啊!不过他们整天叫着共和,恐怕国会难以通过。”袁世凯表示赞同的同时也考虑到了当前中国的人心已经被共和给蛊惑了。

“所谓共和,其实不过只是口号,天下依旧要定于一,帝制有帝制的一,共和亦有共和的一,若是没有了这个一,那么必然天下大乱。”江渝对袁世凯说道。

“子恒你去欧洲留过学,你和我说说这民主共和到底是怎么回事?”袁世凯是个旧官僚,一直搞不懂共和是什么,当初在就职后,还专门找来在西方当过使节问了这个问题,但却一直没搞清楚是什么。

江渝笑了笑,对袁世凯讲解起了所谓民主共和到底是怎么回事。

“所谓民主,就是狼对羊说,你们要自由,于是羊不再团结了,都到处乱跑去吃诱人的青草,最后羊被狼逐一的吃掉了。”

“那狼又是如何确保自己在搞民主的同时不是羊?”袁世凯不解的问。

“那是因为狼没有真心搞民主,但却通过控制舆论,让治下的人民感觉自己好似真的民主了。”江渝没有讲得太明白,总不能告诉袁世凯,这个狼就是财团吧!江渝的财团目前控制了此时中国大部分工业,商业上也急剧扩张,旗下有华东集团、西北集团,还有各个不为人知的控股公司。

袁世凯也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不过他现在明白了,这个所谓民主就是忽悠人的。

对于一个财团来说,控制一个王国远要比控制一个民主国家来说要容易得多,这也是为什么欧洲罗斯柴尔德家族一直无法彻底控制美国的原因。

因此江渝并不在意袁世凯是否走向独裁,而独裁确实比民主更有效率,江渝只要确保手上有足够兵权,能够对独裁的袁世凯进行一定的制衡就可以了。

所以江渝对袁世凯是否走向君主立宪并不敏感,在君主立宪制度下,皇帝并不是表面上那么风光的。

风光的背后,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多少权力。

经过商议,江渝和袁世凯形成了控制舆论自由的共识,所谓物极必反,北洋时期尽管是中国历史上最自由的时期,但却也因为自由过度,导致了很多混乱局面。

“虽然控制舆论极有必要,但对于媒体监督军纪、贪腐却是要一律放行,新闻审核制度只是为了禁止日本、俄国在境内煽动革命、内乱。只要武官不怕死,文官不贪财,国家自然强盛。因此我们还要成立一个军事法庭,用来惩戒那些贪生怕死、军纪败坏的军人。而且还要成立监察院用来查处贪腐官员。”江渝接着对袁世凯说道,“在监察院方面,不如我与大总统各成立一个,采取双重监督,再加上舆论监督,同时发动学生、士绅反腐反贪,便可在全国范围内杜绝贪腐问题,只要官员不贪,能一心为公,民心自然安定,且税收不会被官员吞吃,国家财政才能盘活。”

袁世凯听了江渝的想法,不由点了点头,在官场混迹了几十年的袁世凯深知官场内的问题。

北洋时期官员出现了两个极端,一个是中央和舆论发达地区官员在舆论监督下比较廉洁,另一方面,在落后的省份因为没有舆论监督,官员却极为贪婪。

而北洋时期,军阀大肆敛财的问题非常严重,五六千万元家业的军阀大有人在。

什么倪嗣冲、冯国璋,身家都有五六千万元,东北军阀甚至有上亿元的。

北洋时期只有吴佩孚那样的道德楷模才不敛财、不纳妾、不积田产,但那样的道德楷模又有几个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