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疯狂围剿(二)(2 / 2)

“根据工业部政策,中华民国所有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必须在两个月内完成‘中华民国质量监督局质量认证,没有质量认证的产品,两个月后禁止在市场销售。听众朋友们,国家出台这个政策,是为了保障所有消费者的权益,避免消费者买到假冒伪劣商品······”

广播、报纸纷纷对这个质量认证进行了报道,几乎清一色都是赞同的声音,因为舆论渠道早已被财团所掌控了。

至于那些哭丧着脸的中小资本家们,想在报纸上发表一些反对的声音,却没什么报社理会他们。

只有一些影响力很小的报社发表了这些企业家们的声音,但就如同丢进大海里的小石子,没有翻出一点波浪。

而且民众并不知道这个标准意味着什么,他们只知道国家出台这个政策后,他们买东西的时候只要认准那个质量认证标志就能放心的购买,从此就不用怕被坑了。

因此对那些反对意见的中小资本家的意见视而不见,甚至怒斥他们以次充好。

现在的市场上确实有一些以次充好的商品,因为这个时代人们普遍造真货,以厚黑学的说法,当人们都卖真货的时候,卖假货的很赚钱。当人们都卖假货的时候,卖真货的反而能赚钱。

一些被坑过的老百姓也现身说法,在报纸上讲述被坑的经历。

于是又引发国会对《刑法》进行了修改,提高了对造假商贩的严惩力度,造假一旦被查出,将被判处十年以上的劳动改造,情节恶劣的,那将直接被判处死刑。

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各地的质量监督局成立后,各地厂家纷纷跑去搞质量认证。

很多厂家希望能够蒙混过关,使出了各种公关手段。

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

就算是攻关能够成功,那也持久不了。

首先威胁那些质量监督局官员是没用的,那些官员有财团做后台,可以大胆放心的查,根本不用怕得罪人什么的。

如果质量监督局的官员和那些厂家沆瀣一气,财团也会有所察觉。

因为财团搞这个政策的目的就是击垮市场上的竞争产品,如果有不达标的产品还在市场上销售,那肯定是质量监督局出了问题。

两个月后,基本上将有大半的私营企业产品退出市场。

此时财团的轻工业产品试产份额已经降低到了5的程度,可见此时中国轻工业遍地开花是有什么样的规模了。

这还是在没有底子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这不像后世的改革开放,那时候国人发展工业有国企的底子在那里,尽管设备不先进,但厂子、技术人员却是在那里的。

没有底子的时候,很多都是隔行如隔山。

很多私营企业还是克服了困难,把厂子建了起来。不过毕竟不是太专业,厂子的技术比较落后。

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他们这种厂子才得以生存,甚至是让人暴富。

但财团反攻的时候到了。

在工业部出台了工业产品质量标准之后,财团又马上把油价、铁路运输价格提高了近20%,电价、水价也开始上涨。

不管是石油还是铁路,电力还是水厂,都是受财团垄断的领域。

华东集团、西北集团、华夏集团这几个集团集体把石油、电力、铁路运输、工业用水的价格提高了上去。

这让老百姓一时有点看不懂了。

要说垄断嘛!这几大集团之间好似又没什么联系,但是同时提价却是显得比较诡异。

实际上那些集团,都是江渝控股的。

关系套了一层又一层,绝对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例如这个集团,是这个银行拿了点股份,那个集团拿了点股份。到了银行那边,又是这个某某公司控制了银行一点股份,那个某某公司控制了一点股份。

中华民国工商总局同样也有动作,向国会提交了一份《提高工商税收力度》的议案,中华民国环境保护总局也提交了一份《污染税征收议案》。

全国各中小资本家们看到中央的动作,心里却在想:中央增税,我也可以提价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