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不是提早插手,都改变不了中亚战局,这片比欧洲还大的内大陆的竞争者,只有两家。
乌勒套山以东,阿尔加巴斯。
山坡斜面上,大队的苏军士兵埋着头,用工兵铲修筑阵地构筑工事。出发前还士气高昂的部队已经死气沉沉,除去沙尘飞扬的索索声,几乎没有任何响动。这不能怪士兵,三天三夜丢掉五个坦克师,八个步兵师,三千多门各类火炮和一半的辎重,还有超过三万士兵受伤......这个代价实在太大太大。所以当消息传回莫斯科,斯大林直接发电报到部队,怒气冲冲一度要解除朱可夫的指挥权。最后还是戈利科夫求情,才看在苏芬战争获胜的面子上,让他继续指挥戴罪立功。
朱可夫暂时保住了位子,但形势却已经非常不妙。站在他的角度,其实已经想撤退,因为第五坦克军被歼后,意味着这股部队可以轻易沿着乌勒套山南下夹击自己。但斯大林却固执的拒绝任何撤出理由,电报中不仅要求继续进攻,还说会调二十个师来支援。
“二十个师?我们没有这么多部队。”戈利科夫满脸不信。为了东方战线,乌法和顿河等地兵都被抽光了,目前整个里海和乌拉尔以东,总计也只有160个正规师。其中西伯利亚方面军40个师在西伯利亚和乌拉尔地区,因为朱可夫带走15个师,所以一半都还在从欧洲赶来的路上。卡拉卡尔帕克斯坦方面军有25个师确保里海以东的高岗屏障,哈萨克斯坦方面军55个师,还有自己这边剩下的17个师,再加上散落在阿尔卡雷克、切利诺格勒(今阿斯纳塔)、科克切塔夫(今科克舍套)等地的驻守部队。根本没有任何部队还能抽调。
至于塔什干他根本没想,波斯、高加索和欧洲方面动员后,已经超过250个师,但大部分都不满编且武器缺乏的新兵,唯有防备德国的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还有成82个师的老部队,但就算运过来也没有足够时间。
“戈利科夫同志,没有援兵,斯大林同志......希望用这种方式让我们坚持下去。”朱可夫摇摇头。有没有援兵他最清楚,在第五坦克军的失败后。近邻的阿克纠宾斯克、科斯塔奈和图尔盖三个州的驻军都面临威胁,所以已经不可能抽调,卢金的主力又被拖住,所以斯大林所谓的援兵其实就是战后武装起来的赤卫队和游击队。
他猜得没错,等到下午。第一支援兵终于赶来汇合。号称一个师的援兵其实只有2200人,大部分都是农夫和工人,穿着五花八门的衣服,运输工具也是东拼西凑。更夸张的是,他们平均每四个人才有一支枪,全师只有2500发子弹......。
虽然无比的失望,但不管怎么说总算有补充了。戈利科夫立刻将受伤士兵的枪支弹药交给他们,打散充实到各部队。等到晚上,从库尔加森逃回来的两千多残兵和伊希姆河赶来的补给运输队也到了,但出发时总计200辆卡车、500匹驮马和2千多名运输兵只到了一半。剩余全在路上被中国空军炸毁。
和兵力不足、补给不足相比,朱可夫更头疼的是,库尔加森这股突然出现的敌人会往哪里运动?为搞清楚规模和动向,他立刻找到逃回来的士兵。但整个讯问过程乱七八糟。士兵只知道有很多满洲虎坦克,但具体多少却没人能说清楚。有的说有一千辆、有的说有五百。更离谱的说有五千......。
军官和参谋的判断也是极其混乱,有的说对方会沿着乌勒套山南下夹击,有的说会继续向北去阿尔卡雷克,也有说会直接向西进攻阿克纠宾斯克州,还有的说会掉头向西南走咸海和里海之间,去夹击卡拉卡尔帕克斯坦方面军。由于缺乏足够情报,制空权也丧失,所以连朱可夫和戈利科夫都无法做出准确判断,只得决定先就地防御等待情报。
与捉襟见肘的朱可夫相比,卓凡幸福多了。休整一天后,从阿加德尔赶来的物资车队就将弹药和油料补充整齐,还带来大批食物和药品。紧接着从希姆肯特坐火车到克孜勒奥尔达,再转乘卡车赶来的3877名波兰军团罗兹步兵旅(罗兹是波兰地名)的步兵也顺利赶来汇合,不仅补充了之前损失的步兵,和他们一起来的多功能工程坦克营,还解决了部队缺乏工程坦克的麻烦。
最后,国防军总参谋长岳鹏、战区司令徐树铮、陆军总司令秦章书、波兰军团最高司令库科尔中将、哈萨克独立军司令兼总理艾林郡王还联名发来嘉奖信,并正式将他这支东拼西凑的部队改编为国防军第23和37装甲师,共同授予猛虎师的荣誉。奥德津斯基少将的第十装甲旅和罗兹步兵旅也被正式改编为中国波兰军团第1装甲师,授予波兰雄鹰师的荣誉,授予哈萨克独立第三骑兵师腾格里师的荣誉。
战争中将临时部队改编为整编师的例子很多,但虎啸师的荣誉却不是随便那支部队都能得到的。陆军中能打的部队很多,但袖章上能有猛虎标志的却只有10个师,分别是第1装甲师、第2装甲师、第3机步师、第11摩托化步兵师、第22摩托化步兵师、第27步兵师、第101、102、103和104中央警卫师。大家熟悉的几个不说了,就说11、22和27师,三支部队都是参加过青岛绞肉机战,远赴法国后又在瑞尼韦尔战役中,顶着德军炮火强行突破齐格菲防线、为阻击德军合围在扎巴尔山高地上和德军六个精锐师血战打出来的老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