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到西伯利亚发家致富去(2 / 2)

之前我已经让政务院相关部门去拟定一个大移民计划,目前我们的人口已经接近六亿,国内优质耕地存有量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在一些人口密集的省份,比如西南,华东,华中,华南地区,大多数家庭,每户人均耕地远不足一亩。有的甚至只有几分田。

不是政-府不分给他们田地,而是实在是人口众多,没有田地可分,总不能把山上的树木砍光了造耕地。

而西伯利亚却有广袤的土地,那里的苏俄人,看起来是集体农庄,实际上一个人平均下来却足足可能有数十亩甚至百亩地。

为什么我们的人民,就只能守着一亩三分地,而他们却能通过掠夺,抢走我们的北海,去养肥他们的人民?

先不说北海本来就是我们的领土,这样的肥沃土地,哪怕不是我们的,也要抢回来。世界就那么大,我们不要,就是便宜了别人。让别人发展,总不如让自己发展的更好。整个西伯利亚那么大,区内苏联人的人口还没有我们一个省的人口多。

凭什么让他们白白占据偌大的一个个农庄?

所以,既定占领的土地,我是绝不可能答应让出来的,也没有什么战时和战后之分,我们打到哪里,哪里就是战时,我们开始改造当地成为我们的领土,就是战后。

另外,驻防方面的问题,我也说过很多次,这些领土,既然占下来了,那就是我们的。从占领那一天起,立即改名为汉语城市,各项市政工作,包括地图绘制,出版等工作,都立即展开。那些苏联人,不愿意居住在苏俄集体村庄,不愿意成为第好几等公民,那我们也可以不杀他们,但必须遣返,把他们全部遣返回更北方,或者西方,东方,让苏联人去接待他们。

不能发给任何的补给,想留还是想走,让他们自己决定,想留下的,我们划出苏俄集体村庄,登记户口,开办汉语学校,划拨足够他们活下去的粮食。想走的,一把泥土也不能带走。

另外,我们库存的大量老旧武器,在我们看来是老旧的,但在苏德战场和远东战场上,那些华夏式单发步枪都是很先进的。大移民计划一旦开始,每个汉人村子组建巡防排,按预备役编制,接受准军事化训练,武器和弹药足额配给,用以威慑苏俄平民,以及可能出现的游击队。”(人口数字更正一下,30年的稳定发展,人口应该很快突破5亿,解放十年,休养生息,国富民强,无大自然灾害,不实施计划生育,人口数量已经达到6亿

其实张蜀生很清楚,游击队也需要建立在人口的基础上,广袤到无边的西伯利亚,就凭那一点人能在冰天雪地里打出什么游击战?到时候即便有极少数的苏俄游击队,也会很快被每个村的巡防排,或者是驻守当地的装甲机动部队快速剿灭。

“是,委员长,一旦乌兰乌德最终被攻陷,占领了贝尔加湖地区,军队会配合民政部门的。”

开疆扩土是一件谁都喜欢的事情,历朝历代的君王,最大的梦想就是这样的功业,而如今,共和国却能把北海拿回来,甚至有可能一口气吃下西伯利亚这个巨大的肥土豆,那将是多么辉煌的一件事情。

光说想想,哪怕是不计算后续的占领土地,就是多出来一个西伯利亚,中国的地图立刻就会从一个‘准雄鸡’变成一个顶着巨大金塔的金鸡。而苏联的领土,很快就会成为一个个中国的城市。

蔡锷虽然年纪不小了,但此时却是忍不住激动地站起来,“委员长,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您亲口说,占领的土地,我们绝不还回去,这真是天大的事情啊。

委员长,光是想想,西伯利亚那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足足有我们一个现有的中国那么大。而整个苏联才不到2亿人口,我们却有6亿。这是不公平的。

我表示强烈支持,要,一定要把这些领土夺回来。

我们现在虽然只有6亿人口,但十年后呢?二十年后?百年后呢?我们或许会有二十亿,甚至是五十亿中国人,那时候,光靠中国本土,哪怕是加上东南亚,朝鲜,又怎么够呢?我们必然需要西伯利亚,需要中亚,需要更多的领土。

土地养育我们的人民,提供我们需要的资源,这才是让我们民族全面腾飞的必要基础。”

蔡锷的话代表了蒋百里和粟裕任二人的想法,两人也激动不已。

粟裕任说道,“是啊,委员长,希特勒不敢永久占领那些土地,只能分给其他仆从国,那是他们人口稀少,不堪占领。而我们,绝对有这个能力,消化这些肥沃的土地。”

“中华儿女的创造力和生存能力,拼搏能力都超过其他民族,别说西伯利亚,就是非洲,只要有能够让他们生存的更好的东西,他们都会去奋斗。”

张蜀生不禁遐想起以后的景象,亿万国人北上,占据西伯利亚,甚至更多的领土,每一个村子的实际辖区范围,有内地一个镇那么大,每一户人家都有一大块望不到边的农田,人们只需要坐在家门口,就能望见绿油油的作物,驾驶着目前已经农用化的履带式耕作机械,就能一个人产出十个人的粮食。

苏联人以不到三千万的人口,盘踞在偌大的西伯利亚上,实在是过于暴殄天物,如果是中国,那么,哪怕是将一个省的人口挪过去,也能让这块土地产生更大的价值。

张蜀生的想法前所未有的坚定,别的地方暂且不提,苏联既然离得这么近,还有现成的西伯利亚铁路,完全的陆地交界,不抢一些领土过来,实在是太吃亏了。

他看得很远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