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初期的摆钟的误差达到了每天20秒,根本不实用。只有在后期使用热互补偿金属作为摆臂后得以稍稍改良。最后的解决方案来自759年哈里森改变了钟表依靠摆的历史,换用了机械游丝作为简谐振子,才得以解决。
关于这个传奇般的钟表的出现以及其作用,以后还会提到。
现在李志只是先要把摆钟做出来,精确率什么的,先……不管了。
摆的长度确定了,然后需要在摆臂的某一个位置,安装一个擒纵叉。这个叉子样子不太像一个叉子,反像一个只有最两边齿的猪八戒的大钉耙。而且这两个齿的形状也不一样,它们的功能一个是勾住齿轮,叫出瓦,一个是顶住齿轮,叫进瓦。这个叉子的中间联这一个轴,使叉子和齿轮的关系是这样的,摆让擒纵叉摆到出瓦的位置时,出瓦抬起,把勾住的齿轮的一齿送走,同时进瓦下落,把新进来的齿轮的齿顶住。然后随着摆回复到另一端的位置,出瓦慢慢下落,回到勾住齿轮齿的位置,而进瓦则慢慢抬起,让它顶住的齿滚进来两齿之间的位置。
这就是一种简单擒纵叉的结构和运行。李志靠嘴说的时候,二女还迷迷糊糊,等到逐渐用铜片挫出实物,实际演示以后,二女的眼神变得到神迹一样。
“夫君,这可真是巧夺天工,神鬼之能啊。”王语嫣紧紧的抱着这个半成品不肯放手。
崔英更是不堪,完全忘记了淑女的仪态,一脸痴呆的着滴滴答答行走的擒纵叉,口水都要滴下来了。
李志觉得好生扫兴:“去去去,今天先到这里,赶紧安排好生活,明天接着干!”
三人草草吃了饭,第二日继续剩下的结构的制作。
因为设计的摆的周期是秒,因此一个齿对应的周期也是秒,所以这个对着擒纵叉齿轮的齿数,是20个。然后它同轴带有的小齿轮,一周作了6个齿,对应啮合的大齿轮便是分针,按照一比六十的传动比传动,这个比较大的传动比,不得不使用了一个一比十和一个一比六的齿轮串联。还好时针就好做了,比率是一比十二。秒针,时针,分针之间,都仅用一个传动齿轮。在用两个铜片和硬木制成的托架上钻孔,把这些齿轮安装好,接上指针。
对了,还差了动力。动力选用的是重锤带动的动力,在一个粗齿轮上挂上铁链串的两个重锤,然后经过几个加速齿轮,带上秒针的驱动端。一切组装完毕,指针就每5秒一格的走动起来。
“好了,成功了!”李志宣布摆钟项目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
二女更是如同得到新玩具的小孩,开心的不得了。
摆钟在真实的历史中不是中国人发明的,但仍然是有可能是中国发明的。北宋年间的水力浑天仪,便使用了擒纵机构的原理。只是这个擒纵机构的等时性,仍然是使用水的流速恒定时,填满水斗以后带动机括使擒纵机构行走的。只能说虽然古人有非常聪明的设计的头脑,但仍然错过了很多重要发现的机会。
摆钟在此时最重要的作用,第一是树立皇家制作的威望,能推出跨时代精巧的机械作品。第二则是敛财手段。唐朝中期人民富足,非常追求奢华和稀奇古怪之事,因此,李志打算皇家作坊全面开展各种类型摆钟的制作,除却皇家少量使用和封赏以外,全部按月投放市场,价高者标。甚至李志把专营商铺开在东市和西式的商业计划都想好了。
那将是大唐第一个连锁百货商场,拥有拍卖场,精品店,服装店,小吃摊,图书和其他小商品的综合商铺。名字就叫新天地。(是不是有地名躺枪了),计划在东市和西市各开一家,发挥皇家可以使用驿道物流的优势。将来还要在富足的东都洛阳和江南的建康开业。
当然,摆钟是容易被仿制的,李志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起一批专业高效的钟表制作师,他们将拥有统一的,专门的工具,统一的度量衡标尺,并且使用流水线工序,在统一标准下生产。
李志有信心,哪怕被仿造,他名下的摆钟,也是制作最精确,利润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