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点二十分,高丽军右翼被东西合围,高延寿高惠真本阵被薛仁贵冲散,李志率骑兵当场擒获高丽军将领。
十四点,高丽军右翼崩溃,超过一万人被杀。剩下的八万人,有四万尚未接敌,便被溃兵挟裹,往东北方逃窜。
剩余的四万余人,被西侧李世绩的军阵,北面长孙无忌的军阵和南面的李世民本阵逼在西岭北,北山南侧。西侧被李志率的两千骑兵堵住,形成四面合围之势。
李志另长弓手从南侧持续射击,高丽人根本没法抵挡,四面围攻之下,损失惨重。
十五点,战斗停止,高丽人战死三万五千,平均每一名唐军就杀死了一名敌人。并且将另外三万五千人团团围住。唐军的损失,还不到五百人。
李志便派遣士兵在阵前大喊:“辽东粪土!还不投降?”
在隋朝时,高丽人攻击辽西,然后隋炀帝要征讨他,高丽人赶紧上书认错,自称“辽东粪土臣”,因此隋炀帝放过了他。
但后来又因为犯贱,终于忍无可忍,挑起了隋丽大战。
你说,还有比高丽人更贱的人吗?
可惜韩国人的祖先,比这贱贱无比的高丽人都比不上。
因为高氏高丽的发源地在吉林境内,语言也与汉人相通,说朝鲜语的祖先则当着高氏高丽的奴隶。高氏高丽被唐灭亡以后,后世的王氏高丽则就是另一个民族了。
面对眼前被围歼的三万五千高丽败兵,唐朝人早就憋了无数的办法来羞辱他们了。
夜色渐黑,唐军和高丽军都收束不战。只是唐军后勤跟上来,搭好了营帐。高丽士兵集中在之前搭建的营帐中,很多人挤在一个帐篷里面,根本不够用,而落魄的高丽士兵只能在外挖一个简陋的地坑中瑟瑟发抖。
唐军大帐内一片欢声,李世民得意洋洋的对百官说:“你们,朕的计策如何?”
百官顿时一片马屁拍上来,长孙无忌带头拍到:“陛下神威不减当年,不需要亲自上阵,就能够让对手臣服呀!”
这种战术的确是冷兵器时代最具有冲击力的战术。这个战术的正面战场的主要执行者,其一是李世绩的正面部队,担任诱敌和防守的任务,都是老练的枪盾兵,甲胄齐备,阵型密集。其二是长孙无忌的后面的突袭部队,用唐朝人的说法,就是奇兵,都是凶悍之士,马槊骑兵和弓骑兵突前,步兵在后进一步消灭敌人队伍。
而侧面战场的执行者,则是李世民和李志的队伍。历史上,李治没有出征,因此李世民只有四千精锐兵马,主要是牵制和指挥,可以做后备队(跳荡),支援吃紧的战线,也可以作为督战队,收拢被冲散的唐兵。在历史上发生的辽东反击战场上,辽东道主管张君义的部队被冲散,李道宗便收拢了他的散兵组织抵抗。后来张君义因为临阵后退而被军令处斩。可见唐代将领对战场的掌控能力非常顽强,即使在失利的状况下,也能够组织反击力量,这样的战斗精神,在世界战争史上都是很坚强的。
而现在李治带兵出征,增多了这一部分军阵的实力,则让李世民和李治阵发挥的战功更大了,他们采用的是亚历山大大帝曾经用过的斜线推进战术。
亚历山大大帝在和波斯帝国的战争中,采取的斜线战术是这样安排的,他把阵型的左翼安排尽可能少的步兵方阵,功能只有一个,那就是拖住敌人的进攻,在右翼部队冲散波斯军队之前,不要彻底崩溃就行。
而他的右翼前军是他本人带领的,也是最精锐的兄弟骑兵。骑兵后跟着的是精锐步兵方阵和轻骑兵。战斗开始只有,他率军从右侧冲出,带领兄弟骑兵沿着波斯军方阵的边缘不断砍杀,将其不断消磨,进而打乱阵型,消灭指挥体系。如果敌军阵型露出空隙,他甚至可以带领兄弟骑兵直取敌军将领的本阵,上演于千军万马间取敌将首级的传奇。后续跟进的轻骑兵和精锐步兵,则是进一步围歼这些失去指挥和阵型的波斯散兵,达到杀灭有生力量,摧毁敌军斗志的效果。
薛仁贵是当世武力值爆棚的猛将,千军万马如闲庭信步,李治手下的长弓手队收割散兵的火力又十足。因此高丽这些没有见过世面,只会单纯砍杀的军队完全没有实力能禁受住这样的打击。在冷兵器时代,前后夹击和斜线战术,任何一种使出来,都可以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何况此役高丽军又是祸不单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