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五 封爵令(2 / 2)

李治问:“萧禹有什么典故吗?”

长孙无忌解释:“当年宋国公萧任谏议大夫的时候,只要朝会要讨论什么问题,他必定跳出来乱咬一番,不管是谁,都被他为难过很多次。他这个人说话十分犀利,很多人都被他问倒过下不了台。倘若这等人再出来捣乱,匿名投票倒是一个好办法。”

李治皱眉道:“这帮人统统赶走不就行了吗?”

“殿下有所不知。这朝中官员,皆是有来历的。萧禹是前朝重臣,拥立我朝有功。你可以不让他当谏议大夫,但是待遇不能差了。同理,很多别的官员,都是通过初期的提拔和程序走上来的。如果轻易就给罢黜,那么朝廷法度何在?以后的工作怎么开展?”长孙无忌是个法理派,极力劝阻太子这个不成熟的想法。

“不错,是要照章办事。不着急,我们慢慢来。”李治说,他想了想,又说:“那么这一段的主要工作,就讨论一下官员的更替轮换的问题吧。从下次朝会开始,我们要依次的把科举,门荫的选拔官员的工作,展开讨论。如何?”

长孙无忌最爱干这个,一听这个就喜笑颜开:“这个我赞成。”

隋唐废除了九品中正制以后,国家公务员的选拔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局面。第一,官员任免的权利收归中央;第二,官员资格的审定也收归了中央,因此山东士族和江南士族就失去了赖以延续的根本。

什么人有资格当唐朝的公务员和官员呢?第一步就是拼爹。《唐会要》记载,唐代有《封爵令》规定,沿袭隋代的做法,唐代封爵可以由子孙承袭。“王公侯伯子男,皆子孙承嫡者传袭,以次承袭。”,其余的子孙仍然需要以门荫入仕。

没有爵位也没有关系,凡三品以上曾孙,五品以上子孙,二品勋官子,才可以资荫出身。三品一下勋官子不能以资荫入仕,但是职事官,散官带勋者,三品的勋也同职事官,四品降一等,五品降两等。(比如从四品上等降两等就是从四品下等)

这是因为比如,嗣王,郡王出身的承荫的,上班就是带了从四品的品级,亲王和郡王则是从五品上。等等一串的各种起步价。没办法,这是一个等级社会,也是一个特权社会,人人都是这么想的,李治不认为靠自己发几条圣旨就可以改变。

有了资格,那么这些有资格有品级门荫入仕的人,要怎样才能当官呢?这是没有现成的给你留的。

一个途径,是通过学馆。另一个途径就是直接入仕。

学馆就是指弘文馆,崇文馆或者国子学,太学的学生。学成以后通过考试,就可以直接出仕。如果没有路子直接出仕,可以参加科举。科举的品级如果没有本荫高,那么就在本荫的基础上最高再加四级。

问题是,弘文馆,崇文馆学生就那么各三十人,只有皇亲国戚才有资格入学。而且每家每户都有人数限制。国子学太学也就八百人,因此大部分人都没办法入学,没入学就不能通过考试也不能参加科举。

而且国子学和太学的考试比弘文馆崇文馆这种贵族学校的考试难很多,光毕业证还不行,还要过两经的四级考试,才能拿到学位证入仕。可以说相当不容易。

那没办法入学的官二代们,就可以直接入仕,他们去的就是禁军的千牛,进马和亲卫,勋卫和翊卫三卫。在这里混五年,通过了五年考教,就可以随文武简入选例,到吏部应选,得到有实权的职事官,走上迅速升迁的道路。

这就是**丝们苦苦考进士科一辈子,也赶不上人家拼爹的特权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