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宓的脸刷的一下就红了起来,嗫嚅道:“回陛下,前面几辆车上是民女的藏书和衣物,后面却是我大哥的东西。<-》”
刘欣看到甄宓一脸的腼腆,倒不好意思继续调侃这个小姑娘,转向甄俨说道:“怎么,你也打算随朕一起去长安?”
甄俨慌忙摆手说道:“回陛下,小民昨天仔细想过了,要想重振甄家,非走经商这条路不可。这些车上装的都是河北一带的特产,小民打算在京城开几家店铺。不过,小民却在邺城还有许多事情,一时半会还离不开,那里交给几个老仆就可以了。”
这些世家有许多奴仆,祖祖辈辈就在他们家中做事,虽然地位低下,但从内心早把自己当成世家的一员,甄俨倒是非常放心将这些店铺交给他们。
将这些老牌世家引上经商这条路,是刘欣解决士族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刘宏时代的黄巾之乱与农民大量失去土地有直接的关系,而国家的土地已经大多数集中到了士族手中,土地早就成为士族阶层最重要的财富。<
刘欣当然也可以通过强权来削弱现在的士族,剥夺他们的土地,但是要不了多久,又会有新的士族阶层产生。新的士族阶层为了积累财富,免不了又要走兼并土地的老路。刘欣想要跳出这个循环,就必须提供新的致富渠道给这些新老士族阶层,将他们的目光从土地移往他处。
以甄俨的目光,当然看不了这么长远,所以他并不打算亲自前往长安,只将那里交给几个忠心的奴仆就行了。这样做,对于甄家的发展当然是不利的,但是刘欣并没有提醒他。
士族世家一直以来对商贾都是极度轻视的,现在甄家肯出来经商已经是迫不得已之举,但只要让他们在经商中尝到了甜头,相信甄家对商贾的态度也会逐渐发生改变,同时他们的动作又会带动一大批人。现在荆州、益州的许多士族世家就已经自发地将家族的重心转移到了商贸方面。
尽管这只是甄俨的一次尝试,而且他的态度并不十分积极,刘欣还是鼓励道:“放心吧,到时候朕也会给予便利的。”
一行人离了邺城往长安而行。世家到底是世家,虽说已经没落了,但排场却小不了。甄宓身边带着的丫鬟、婢女就有二十多人,衣物将了满满两大车,而更多的居然是藏书,足足八百多册,全部都是沉重的竹简。
十年前蔡邕离开洛阳的时候,携带了三千多册藏书。蔡邕是著名的大学问家,能有这么多书并不足怪。但甄宓不过一个小女孩儿,竟然能有这么多书,不由得令刘欣刮目相看。要知道当年他从东观也就抢救出三千多册典籍,那可是大汉皇家的藏书,也只不过比她多了三倍而已。
这个年代的女子少有读书的,就算是士族世家的女子也有许多连字都不认识,刘欣非常想知道甄宓为什么要读这么多书。不过,甄宓的性子似乎有些冷,坐上马车以后,一路上都没见她掀开车帘。虽说她只是个小女孩,但刘欣也要避一避嫌疑,倒不好主动上前询问。
邺城离着河内甚近,按照刘欣的急性子,恨不得一天就赶到洛阳。现在由于甄宓的加入,队伍中多了许多车辆,速度也自然慢了下来。但刘欣已经说过要带着甄宓一起返京,却不能食言,只得耐着性子慢慢走,当天晚上只赶到了洛阳。
虽说洛阳和长安是同时重建的,但刘欣建设的重点还是在长安,洛阳只是进行了一番整修,基本上保持了原貌。经过整修,当年董卓那把火留下的些许痕迹已经不见踪影,街市上也恢复了一些人气,只是还远远比不上昔日的繁华。
新任洛阳令董昭是前朝旧臣。相比于王允他们,董昭要识时务得多,很早就与黄琬、杨彪一起向刘欣靠拢了。而董昭的地位并不像黄琬、杨彪那么突出,刘欣用起来也就放心一些,再加上他本来就有一定的能力,于是被委以洛阳令。
得知刘欣到来,董昭早就迎候在洛阳东门外。洛阳是刘欣定下的大汉东都,原来的皇宫就被改成了行宫,宫中正常住着一些宫女和内侍,食宿方面倒不需要董昭特别准备。
此时天色已晚,到了吃晚餐的时候,刘欣并没有摆皇帝的架子,而是把董昭留在行宫中边吃边谈。
原来,董昭前来迎候刘欣主要是为了向刘欣汇报洛阳的情况,并提出想在洛阳开设一处类似茂陵的集市。洛阳是与长安规模相当的大都市,但地位已经落于长安之下,要想超越长安绝无可能,就算要恢复到往日的繁华,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董昭身为洛阳令,动了许多脑筋,才想出这样一个主意。但是刘欣曾经有过命令,西域来的商贾最远只能到达茂陵,所以将洛阳建成一座大集市,需要征求刘欣的同意。
对于董昭认真思考的态度,刘欣还是非常满意的。不过,对于董昭的想法,刘欣却不以为然,摇了摇头,说道:“茂陵的集市如今已经成了气候,再建一个类似的集市毫无必要。而且,西方的商贾不允许越过茂陵,这是朕定下的国策,绝不能改。如果没有来自西方的商贾,洛阳又拿什么吸引四面八方的客人呢?”
看到董昭神情有些沮丧,刘欣笑着说道:“朕进城的时候,也已经看到沿街开设了不少商铺,但是洛阳太大,单靠几家商铺也难以繁荣起来的,所以要另辟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