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鏖战小官屯(2 / 2)

大明狼骑 傲骨铁心 2282 字 2022-11-18

狼骑军一路碾压,势不可挡。即便遇到叛军的小股反击,狼骑军人马都有重甲保护,叛军的长矛、刀剑根本不能洞穿、伤害他们,因此毫发不损,一路向前势如破竹前进。不过那些人马的尸体却影响了狼骑前进的速度,并迫使狼骑连续两次转向进攻,不然,便有可能被堆积的人尸、马尸绊倒。

两次转向也严重消耗了战马的体力,施大勇现在有种骑虎难下的痛苦,一方面,他必须保持进攻,否则便是全军覆没;另一方面,叛军庞大的兵力使得他难以消化。但不管怎样,只要他有一口气在,便要血战到底。

要么他死,要么叛军退,没有别的路!

三里多地的战场上,到处都是狂奔逃命的叛军。突然出现的明军重甲骑兵使得战场上的叛军混乱不堪,很多步卒并不是死在明军的铳下,而是被自家的马队践踏而死。

李应元侥幸捡回一条命,带着一百多骑急忙往大阵逃。但发现耿仲义带领辽兵上来后,他果断折向朝东,一路收拢三百多骑,仗着明军重甲追赶不及要脱离战场,将接下来的战斗交给步兵。

一股三百多人的叛军步卒在溃逃中与大队脱离,带队的叛军军官惊魂未定,发现另有一支明军的骑兵朝他们杀来,忙惊叫起来:“列阵,列阵!”

这三百多叛军也持有不少火铳,有不少人并不是归那军官指挥,但这军官一叫,顿时让他们有了主心骨,纷纷围了过来,手忙脚乱的装铳。

但他们很快发现冲他们杀来的并不是刚才的明军重甲骑兵,而是轻骑,速度极快。在只有四十多个叛军刚把药子装好之后,明军的轻骑就冲了上来。

一阵砍杀冲撞之后,这股叛军死伤怠尽,大多是被战马撞翻踏死,直接死于刀砍矛剌的反而极少。那呼吼抵抗的叛军军官更是直接被蒋万里削去了半身身子,死状极其可怖。

蒋万里原是要带着这两百五十名轻骑随狼骑一起行动,但很快发现他们如果去追杀那些溃兵效果更大,因为他们的速度远超狼骑,但要直接冲溃兵的大阵却是不能,随在狼骑后面也没什么作为。因此,在短暂权横利弊后,蒋万里率部开始追杀冲散与大队脱离的溃兵。

不过冲杀一阵后,蒋万里却发现此举得不偿失,因为这两百五十名轻骑兵大多马术并不娴熟,不少人因马奔得太快而坠马,使得能够跟在身后的人越来越少。等到他发现不对时,跟在身后的轻骑只一百多骑了。

蒋万里当机立断,弃马步战!

“下马,取铳,和步军二营合兵一处,快,快!”

听到命令的轻骑兵们忙从马上跃下,不少人的大腿根部因激烈摩撑而变得血肉模糊,忍住巨痛,士兵们取出火铳,开始在军官的带领下组成小支队伍,一路收拢那些坠马的轻骑兵,向步营残部靠去。

锦州军南下时所携带的火药和铅弹本并不充裕,但沙河一战,缴获甚多,每人都携有五斤药子,根本不虞有弹尽粮绝的危险。

往步营会合的路上,碰上几十个叛军的骑兵,一轮铳击下,骑士从马上摔落下去,十几匹中弹倒地的军马也在那不断发出悲鸣。另有几十个叛军步卒识趣的扔下兵器,跪在那里投降,但没人理会他们。

死去的,没死的,都堆在地上,这当功夫,首级也没有去割,更没人去补刀,任由那些没死的伤兵在那哀呼。

明军是以首级计军功,但为防战场上士兵为了割首级而影响战事,因此施大勇在锦州时就定下军令,不许战时割取首级,一应军功都在战后报备细点清查,并最大程度的实行军功统一分派制,以激励将士们同仇敌忾,增加队伍的合作与凝聚力。这个制度是否合适,还待检验。

围攻李大山和邵武部的叛军马队早就逃了,但李邵残部只剩七十多人,一半带伤,无法进行追击,此时忙着收治伤员,已经不能再参与战事之中。

蒋万里一路收拢士兵,与李邵部会合时,除了所部的两百轻骑兵,还有两百多先前溃逃的步营士卒。里面有不少人是在叛军马队追上来时趴在地上装死的,原想着叛军要是赢了就直接投降,也算归还建制。后来见叛军突然溃败,官军占了上风,忙又从地上爬起归队了。

两军会合后,邵武见叛军大队掉头回来,后面还有叛军新压上来的兵马,人数众多,而将军和小曹领着狼骑左突右冲,虽然把叛军给冲乱了,但重甲不能持久,随时都会陷入叛军的包围之中。担心将军安危,邵武建议立即靠上去,掩护狼骑撤下来。

蒋万里和李大山自然同意,在留下伤兵要他们即刻后撤脱离战场,蒋、李、邵三位营官带着四百火铳兵向前方挺进。

李应元领着残部刚喘了几口气,发现有一股明军步兵要往骑兵靠,立即意识到机会来了,他打不过明军的重甲骑兵,但对付这些步兵却是小菜小碟。

“弟兄们,想升官发财的随老子来!”

听到小都帅的命令,叛军们也到了那些明军的步卒,本来已经被打怕的心一下热了起来,又来了劲头纷纷调转马头朝战场扑了过去。

远处,到儿子又杀了上去,李九成这次可不担心,他已经出明军的能耐就这么点了,那重甲骑兵再厉害,不过区区几百骑,前有李忠辅的几千炮灰,后有耿仲义的三千精锐,他明军重甲便是长了三头六臂,这次也断然逃不了了!

当真是诸葛亮稳坐钓鱼台,稳操胜券!

战斗的结果却让李应元大跌眼界,这几百明军的步卒跟先前那些好像不是一家的兵马,竟然能够用铳挡住自己的一次冲锋,战斗力比那些明军将领的家丁都要强些。

到自己费尽心思组建的马队损失惨重,李应元是肉痛万分。他父子二人在东江时就无甚地位,因此就没有什么自己的班底。故而起事后,父子二人就想组建一支属于自己的兵马,最后,在李九成的力争下,孔有德方同意李应元利用登州城中的军马组建他们的骑兵。

也就是说,这一千马队是李家父子在叛军中唯一能够直接指挥的嫡系人马,也是他父子二人在叛军中最大本钱。可是如今一战下来,却折损大半,如何不叫李应元肉痛。痛归痛,这仗总是要打下去的,都打到这份上了,拼着全打光,也要把这块难啃的明军硬骨头给啃下来,否则,不是马队拼光的问题,而是他父子二人在军中还有没有脸面的大事!

和建奴八旗精锐较量过的锦州老军们如何会把叛军的马队放在眼里,说到底,这些叛军的马队并不能真正称之为骑兵。跟关外的满鞑子比起来,他们就好像才牙牙学步的孩子一般。而且除了那些响马盗,就是那些辽兵也不过是赶鸭子上架充当的骑兵,骑术都是半吊子,和他们一样都是马上步兵,算不得骑兵。

虽然叛军的马队组建后,与登莱和山东的明军有过几次实战,而且也都大获全胜,把明军打得大败,但骨子里他们却还是不能充当骑兵使用。一旦碰上硬手,自身的劣势很快显现出来。打顺风仗一点问题也没有,但死拼硬冲的打法却是让他们胆寒的,尤其是已经被明军干掉了一半人马,余下的人在考虑升官发财时,不能不掂量掂量自己的小命到底有多硬。

铳子无眼,管你是天皇老子,照样打得死。

两次进攻无果,丢下一百多具尸体后,李应元便再也催不动手下们进攻了,气得李应元破口大骂,但也无可奈何他们,只好无奈掉头撤了下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