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应有此报(1 / 2)

太平血 不开心的橘子 1696 字 2022-11-18

火车尖利的汽笛声令江国霖回过神来,初上火车时,他还被如此吞碳吐烟的钢铁怪兽给吓了一跳,但坐在车厢里一段时间之后,新奇感过去,他还是看起了陶恩培给的其他几本书册。

他们在上海逗留了两天,除了看到上海日益繁荣的工商业之外,他们还看到了太平天国强大的武力后背,一批批的士兵和踊跃参军的人群令他们感到了悲哀,苏浙数省数千万百姓已经彻底成为了反贼的拥趸。

他们手中的书册在上海各大书局、书铺小店果然都有公开售卖,而且来买书的多是读书人,苏浙历来富庶,因此读书人很多,江国霖知道太平天国这样做是在争取天下的读书人之心,虽然这些书并不能让读书人们完全支持太平天国,但江国霖相信就算日后官军打回来了,江浙的读书人也不可能恭顺如前,官军假若光复苏浙之后,对这边的读书人除了杀光似乎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了。

而且太平天国并没像原来在湖南、湖北那样的灭佛毁儒,在苏浙上海等地,他还看到依旧香火鼎盛的寺庙和道观,人们开始追捧的是那位西王娘引领下兴起的新儒学。这新儒学说穿了便是尽复明末之前儒学旧观,除掉满清强加在儒学身上的奴性枷锁,提倡经世致用之说。

同时上海等地工商业民间资本的兴起,让江国霖看到像郁松年等儒学世家或是名门望族都在投资工商业,这些儒家学子们丝毫没有士农工商的观念,并不以经商为耻,相反的很多人居然将儒家的精髓运用在经商之上,并以儒商自居。

唯一令江国霖感到欣慰的是上海开办了很多学堂,圣贤之书在这里列为国学,而且在这里念书的孩童完全是免费的,这让江国霖觉得这些反贼已然不能再称之为贼匪,他们的所作所为便是以新国家自居。他们在安养百姓,而非贼匪那样劫掠。

透过车窗,江国霖看到了苏沪之间那传统的江南鱼米之乡景色,纵横的河网港汊之间是大片大片一望无际的稻田。如今夏稻已经快要收割,那沉甸甸的稻穗代表着又是一季丰收,苏沪很多地方已经可以一年两熟或是三熟,如此富饶的景象令江国霖感到官军或许永远不可能再打回来了。

火车到了苏州,此处也是和上海一般的繁荣,内地转来的各种货物通过这里运往上海,上海的舶来品通过这里销往内地。作为西殿太平军原来的大本营,这里比上海更加浓郁的便是政治氛围。江国霖听说苏州的上百名士绅曾今联名上书西王,请求西王仍然回苏州主政,放弃金陵城。立苏州为太平天国的国都。这让江国霖惊诧不已,这里的士绅居然如此拥戴太平天国,已经完全放弃了清廷。

相比满清治下,江国霖看不到哀鸿遍野,虽然太平天国治下一样的有穷人。但天国总是能让穷人有活可干,修路开矿进工厂做工人,总之没有人能不劳而获。而国人又是出了名的很有忍耐能力,只要能有饭吃能穿得暖,他们是不会造反的,江国霖深知这一点,但太平天国似乎做得更好。每个地方都有一个地方的最低工钱制度,规定做工的人所获得的工钱不能低于这个数,而且明令规定了做工之人每日工作时辰不得超过五个时辰。

江国霖觉得在太平天国治下的军民百姓的确生活得比满清那边要好,而且太平天国并不完全施行那套所谓的有田同耕,江国霖发现太平天国把没有土地的人口大多都驱赶到了工厂里、矿山上或是修桥铺路去了。各地看到最多的就是招工告示和某某工种的夜校班,没有手艺的人可以在那里学到手艺。然后开始进入工厂、矿山做工。

江国霖不禁暗自想道,为何满清治下做不到这一点呢?随即他便明白过来,满清历来都是重农抑商的,而在太平天国这里工商业得到的优惠政策令人难以想象,家中但凡有闲钱的富户士绅们都在投资工商业赚钱。不过太平天国限制了土地的买卖。这里的富户士绅们不能像满清治下那样赚钱后买到大片的土地,在市面上可以花钱买到的土地极少,于是他们又把赚到的钱投资到新的工厂或是矿山里去了。

苏州、无锡、镇江再到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江国霖和周起滨绕着太平天国最富饶之地走了个遍,越走江国霖越是感到迷茫,太平天国这么政通人和的地方民生不正是他原本梦寐以求想要的么?难道真是满清气数已尽,合该太平天国取而代之?

到了天京之后,并没有安排所谓的献俘仪式来羞辱他们,江国霖和周起滨都暗暗松了口气,读书人最要的便是脸面,太平天国保留了他们的脸面。他们被安排居住在一处宅院内,算是软禁起来,但也没有人召见他们,整日里两人就只能靠阅读看守士兵送来的书籍、报纸打发时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