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市场饱和度(2 / 2)

付新不知道的是,这个汤久华,确实是一个好厂长,不仅每个月没脸没皮地跑到市长那里死缠烂打,软磨硬泡,丝毫不要脸皮的贷款为工人们发工资,甚至于,厂里面有些员工因为生病,家里过得特别困难的,汤久华还拿出自己工资的部分给他们送去。

几人沉默了一些,汤久华试探道:“要不,我们现在就来谈谈具体的合作细则吧?”

付新微笑道:“我也是这么想的,看来我们两个想到一起去了,哈哈!”

欢快地笑过之后,付新问道:“对了,汤厂长,你们厂有多少名工人,不含家属工在内的?”

汤久华向周磊比划了几个手势,付新知道两人是在做最后确定,最后,两人都微笑着点头过后,汤久华说道:“付经理,不瞒您所说,我们厂的编制上,包括我在内,有712人,工人有687人,其中八级工1人,也就是正在下面劳作谭友明同志,七级工5人,六级工73人……”

“等等,还少了的56人呢?这56人是退休职工吗?”莫离拿着一支笔和一个本子,在一旁坐着记录,突然间,他发现少了56人。

莫离问过之后,汤久华有些忐忑,偷偷地看了一眼付新,然后苦笑着说道:“是的,这56人确实是我们厂里的退休职工,付经理,您看……”

付新思忖了一会儿,爽快地说道:“没问题,这些退休职工的工资,我负担了,不过,虽然他们退休了,不过我希望发挥一下他们的余热?”

“怎么个发挥法?只要他们做得到,我一定去劝说他们,另外,他们应该也会愿意做的。”汤久华有些忐忑地说道,他就怕付新让那些退休的老职工去干一些他们做不来的活,那样就麻烦打了。

付新微微一笑,说道:“汤厂长,您就放心吧!我之所以说是余热,那肯定是他们可以做到的。我来说说这个余热怎么发挥吧。

是这样的,在我们华兴呢,已经形成了一个传统,那就是我们搞了一个夜校制度和帮扶制度,就是老师傅带着新员工一起上工,老师傅给新员工上夜校,这样一来呢,新员工可以更好地学到知识,掌握更多的技术,便于他们在工作中更高效率的工作。

我是这样想的,我希望呢,在我承包洪城无线电厂期间,也搞一个夜校,就有这些老退休员工来给其他员工讲课,传授一些知识,以便于其他员工掌握更多的知识,更好地工作。”

“夜校啊……”汤久华沉吟了一下,这个夜校,让那些老退休员工给其他员工讲讲课,确实也没什么,这不算什么很累的事情,可是问题来了,洪城无线电厂是生产继电器的厂家,尽管他们也试着生产过录音机,可在这方面,技术并不成熟,最后还是放弃了。

针对这个问题,汤久华想付新提出了他的疑问。

付新回答道:“汤厂长,我想你搞错了一个方向,我们华兴实业承包洪城无线电厂,将来可不仅仅是生产录音机和电视机,现在录音机和电视机卖得确实很好,可以说是供不应求,可是您想啊,当能买得起的我们产品的家庭,都买了我们的产品,那个时候,我们还能这样大规模的开工吗?

肯定是不能的,市场总归有个饱和度的。说句不好听的,我总结了一些你们工厂失败的经验,没有充分考虑到市场饱和度,一昧地生产,也是导致你们工厂欠下巨资的一大原因。所以这个录音机和电视机的生产速度,总归是要慢下来的。

当我们的录音机和电视机在市场上饱和了的时候,我们就该寻求变通了。所以我们华兴实业不会一直生产录音机和电视机,到时候肯定需要生产其他产品。

我注意到了你们工厂的继电器,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产品,到时候,我会投入资金和人力,对继电器进行研发,争取弄出一种全新的,符合市场需求的继电器,这个时候,就是你们工厂设备上马的时候。

我花十二万一年的价格租下你们工厂,可不仅仅是需要你们的工人和场地,那些设备,我也不准备让它就这么呆在厂房里呆上几年,到时候,我可是会拉出来生产的。

继电器,这是一个很有市场前景的产品,只要能研发出新产品,那些沉睡中的机器,早晚会焕发出它们的荣光!”

付新的一下话,听得这个汤久华和周磊是热血沸腾,一时间,他们对洪城无线电厂的未来,充满了憧憬。只是不知他们想过没有,五年之后,这个厂子,到底会姓什么,是姓国呢?还是姓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