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最后一击的布置(1 / 2)

乱世小民 样样稀松 1658 字 2022-11-19

八路军秘密潜回,是假情报;不断狙击敌人,使其行动时备加小心,是假象;游击队潜入敌占区活动,不断骚扰袭击,也是障眼法。真正要粉碎敌人扫荡的只有两个办法,一是耗,看敌人依靠外来物资的补给能坚持到何时;二是断,切断敌人的运输线,使其不战而退。

显然,“耗”要比“断”来得容易,特别是在没有主力部队的情况下,使用地方部队切断敌人的补给线是很困难的事情,因为敌人也知道他们的重点应该放在什么地方。

但情况在不断的变化,在各种牵制、假象的作用下,特别是游击队的积极活动,使敌人在运输线上投入的力量在逐渐减弱。而且,不管敌人如何仇恨青纱帐,禁种高秆作物,那绿海却在一天天长高,一天天茂盛。游击战的黄金时间要来了,快到鬼子头疼的时候了。形势的有利变化是逐步的,是诸方面合力的最终结果。

明眼人都看出来了,敌人的扫荡已经接近尾声,虎头蛇尾的结果几乎已成定局。除了起初根据地的军民,包括孟有田都对鬼子这次不同以往的占据不走的方式有所误判,以致于一些躲得不远的百姓被敌人扑住以外,以后敌人的搜索几乎是无功而返。而没有人力资源,没有找到太多的坚壁物资,敌人长期盘踞的基础便不牢固,便无法长期坚持。

而敌人想继续深入以扩大战果,一来兵力不足,二来物资不足,这两个不足无法解决,便没有信心继续拉长战线。继续维持对这两个村庄的占领,对于敌人的代价是巨大的。物资供应是一方面,越来越高、越来越茂盛的青纱帐也象沉默的士兵,正在形成对敌人的包围。

茫茫绿海之中,到处都是藏身之处,随时都可能射来致命的子弹。潜近袭击变得更为容易,而敌人想追击搜抓,则变得非常困难。加藤和岳培坤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只是岳培坤不说撤退,怕触了霉头;而加藤还顾着点面子,不想从自己嘴里说出扫荡失败的话。

在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推动力,一个警示,让敌人知难而退。换句话说,也就是给敌人一个台阶下,赶紧滚蛋。话虽不好听,但这就是现实。嗯,在我军民英勇的打击下,敌人狼狈地逃出了根据地,还是用这种宣传鼓舞性的口吻来说,比较合适。

“这里,这里,这里,地道已经挖好,可以避开敌人的监视哨。”民兵大队副队长白俊婷在地图上指点着讲解,脸上泛起了兴奋的红晕,“这里,这里,这里,是快人高的庄稼。也就是说,地面的庄稼地和地下的通道已经连了起来,咱们可以隐蔽潜行至大路旁。”

孟有田看着地图沉默不语,截击敌人运输队的时机成熟了吗?能够避开敌人设在高处的监视哨,这是个有利的条件,但还有别的问题,也要考虑进去。敌人运输队的行动规律,敌人可能的增援兵力和速度,截获的物资是运是毁,这都不能忽略。

“由于道路原因,敌人在这一段路上的运输只能靠驮子和牲口,运输量有限,差不多三四天便要运一回。”白俊婷继续介绍道:“古书记派人与沦陷区的地下同志取得了联系,在敌人强征的民伕中安插了内线,基本上能够提前掌握敌人运输队的行动时间。”

孟有田露出了笑容,轻轻拍了下大腿,这就差不多了。侵略者就是侵略者,如同根据地每次都能依据敌人征粮拉伕提前获得敌人扫荡的情报一样,鬼子只要依靠中国苦力,就难免泄漏消息而不自知。

古庆山吧哒着烟袋锅,慢腾腾地说道:“看吧,很多人都在为抗日出力,为打破敌人的扫荡而默默做着工作,这样的无名英雄实在是太多了。”

众人都点头赞同,孟有田也没有异议,无名英雄啊,与他们的默默奉献比,自己应该感到汗颜吧?不是说杀敌多少,也不是贡献大小,主要是心理的纯粹和无私。

“敌人的力量已经显出了不足,士气也越来越低落,该是送他们滚蛋的时候了吧?”秦怜芳看了眼孟有田的笑容,试探着说道:“筹划准备了这么长时间,只要狠狠地在敌人补给线上砍上一刀,敌人继续坚持的信心必然动摇,差不多就该灰溜溜地滚蛋了。”

孟有田轻轻抿起了嘴角,思索着说道:“我一直在想着如何打这一仗,有几个问题需要和大家认真商量一下。一个是怎么对付小娄庄的敌人增援;一个是如何快速解决押运的敌人;另一个便是如何安全撤退。这三个问题如果能解决好,这一仗便有把握取胜。反之,则可能遭到大的损失,就不如继续跟敌人耗下去。”

众人陷入了沉思,设想很好,也都急于打破敌人的扫荡,但战斗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

孟有田沉默了半晌,开口说出自己的想法,“光靠我们目前的力量,恐怕难以胜任这样的行动。我觉得应该先将游击队秘密撤回来,一来他们的骚扰袭击已经基本达到了目的,敌人正在把注意力转移到他们身上;二来可以避免扫荡的敌人返回后,对游击队进行残酷的搜剿。这样的话,我们的力量得以增强,便可以解决第一个,或者是第二个问题。”

这话说得与原来的计划有些不同,但孟有田说得也有道理,避开扫荡敌人的回击也确实值得考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