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战争背后(二十六)(1 / 2)

华人1892 为雨哭泣 1611 字 2022-11-19

托克马克镇就离阿拉木图不足300公里的山路,左侧是阿赖山脉余脉尽头,延伸过去就是戈壁沙漠,中部距离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也不远了;周围的山脉山水汇聚成洪流滚滚向东,流向伊塞克湖;山脉后不远数十公里的盆地,就是吉尔吉斯斯坦首府比什凯克了。【最新章节阅读.baoliny.】

现在俄国在中亚的粮食产物严重不足,收割都跟不上战时形势的需要,只有睡眠才可以减少体力消耗,况且这么恶劣的暴雨天气,连走路都困难,不要说行军打仗了,因此俄军指挥官连检查哨卡的心思都没有,也虚弱地靠在岩石壁上,昏昏沉沉睡着。

俗语说得好:东边太阳西边雨。

一天前是东边暴雨倾盆,一天后却是西边电闪雷鸣,大雨如注,这种天气里,也是士气低落的俄军士兵们逃避现实,闷头大睡的好时机,时不时的空中轰炸,太煎熬人了。

盛夏的暴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云收雨歇,艳阳高照,把暴露在野外的人晒得焦头乱额没精打采,前几个小时的凉爽安逸,就像是上天的恩赐一般不可多得,鬼知道中国人的飞机会不会再次降临,那才是灾难开始呢。

托克马克已经是吉尔吉斯斯坦首府比什凯克最后的一道屏障了,迈过这一片山脉,处于群山环绕的盆地,比什凯克城就在也无遮无掩,再也没有一丝的地利优势来固守了。

比什凯克城内的多数俄军军官都认为这不是个办法,可是不坚守阵地。大家连最基本的果腹食物都无法保障了,战乱撤退到这一带,能不被饿死已是万幸了。没完没了的轰炸,总是让俄军的军需和食物补给损失过半,比什凯克城内的仓库里的储藏的粮食物资,大多都被炸毁焚烧掉了,晴天和白天都不敢大规模活动。

战火已经烧到了家门口,阵阵的阴影笼罩着无助无依的人群,恐惧战火的人们不得不在太阳出来后,带上家私。一家人又开始流亡、迁徙的命运之旅,要不然再过一时三刻,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逃生了。城中的士兵们麻木而又期翼的看着这些茫然无措,凄惶无比的逃生者,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机会逃离这里,在阿拉木图失去之后,比什凯克的失守只是时间问题。

中亚诸省远离欧俄,防空武器供给和火炮炮弹的制造能力,更是差了欧俄发达地区一筹。防不住中华帝国的飞机轰炸,俄军也只能靠目前盛行的地雷阵拖延国防军陆军的进攻步伐了。

可是这种拖延战术。对于身处劣势的俄国守军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炼狱般的煎熬呢?已在阿拉木图修建起一个大型野战机场的国防军空军部队和增援上来的陆军,牢牢地控制着占据的主动权,铺天盖地的轰炸行动,就如同时时刻刻悬于俄军头顶上的利剑一般,威胁着万千俄军的身家性命,谁不是提心吊胆的活着啊!

蝼蚁尚且贪生,好死不如赖活。沙皇俄军虽然军法森严,但是还没有严苛到斯大林时代。爱国信仰更是和苏联红军战士没得比。如果可能的话,俄军许多士兵都想向自己一直瞧之不起的黄色种人投降算了。

只是世人皆有亲人,不经抵抗或者为身处绝境,就向敌人投降的话,自己的妻儿父母怕是要被自己的投降叛国行为株连,谁又能轻易的迈出那一步呢?

进不得退不下的俄军上下,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高级将领们还在期望着,自己的帝国和欧洲诸国能够尽快研制出对付轰炸飞机的新式飞机,要不然这种没完没了的空中轰炸,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和沙俄政府以及军队的艰难处境相比。进军中亚的国防军就从容多了。

战事暂停之际,后勤兵在部分义务兵的帮助下,在军用餐车上烹饪食物,女兵们都在一排排水车边洗刷着才从泥土中挖出的土豆(马铃薯),土豆炖牛肉罐头的香味,随风飘荡,馋死个人了。

这可是比硬啃罐头饼干有滋有味多了,与对面群山峡谷的俄军的待遇完全是天上地下的差异,俄军白天挨飞机轰炸,晚上还是不敢轻易生火造饭,那会在相应的距离内被陆军火炮炸,吃个热食都没有个安心的时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