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学习曹操好榜样(2 / 2)

这让他可以放心大胆的拒绝张温的要求,不过说出的话嘛,那还是要委婉一些的。比如西河虽然刚刚打退了鲜卑人的进攻,可是依然还有不安分的匈奴人和时附时叛的乌丸人,更有一些墙头草一般的小部落,这些都是不安定因素,需要防备。

啥?您说带出来的这些人?对不住了,这些不是再下的亲卫就是和董卓部下张济说好前去助战的兵士。哦,您说您要他们留下啊,怕是不成吧,这样会引起哗变的啊……

就这样,李书实和张温两个人饶有兴致的扯了半天的皮,当然最终什么事情也没有达成。

是的,虽说一开始张温还抱着说服李书实的想法,不过几分钟过后他便放弃了,随后的时间张温更多的将心思花在了李书实身边因为两个人的争论而露出饶有兴趣表情的两瓶极品烧酒上,正好这段时间张温也觉得军务过于繁忙,能够放松一下也不错。

而张温之所以如此轻易地放弃不单单是因为他是一个心地多么宽广的家伙,更多的是因为现实的原因——其一是李书实的借口确实没什么问题,虽说随着和连的战死以及传说拓跋部的反叛,鲜卑看上去的的确确是要乱上一阵子,可是谁也不知道新的鲜卑领导人会不会接着为上一代领导人报仇的名头统和部落然后南下与李书实死磕呢?

这其二嘛,李书实没有明说,张温也不愿意提及,这已经可以算是朝廷的一个禁忌了。

这个让张温不愿提及的人物便是大名鼎鼎的董卓董仲颖,从戊己校尉到蜀郡属国都尉以及并州刺史,董卓一步步聚拢了一批来自于凉州的能征惯战的兵将,虽然朝廷一次次想要将其与麾下的兵将拆分开来,可是因为西凉的实际情况,导致这一地区武风极盛,可是这却让当地的豪强想要在重视诗书的东汉王朝获得升迁并不容易,所以已经依靠武力获得了比较显赫位置的董卓就成了西凉豪强心中家族能够飞黄腾达的最好依靠,这也使得朝廷的想法一次又一次的落空,就连冀州惨败那一次最好的机会也因为西凉的叛乱最终虎头蛇尾。

有了董卓这个“光辉”的榜样摆在张温的面前,你让他在从李书实这里淘货岂不是有种欺负老实人的感觉,所以无形之中张温在气势上也多少有些底气不足。

于是最终就演变成了张温与李书实之间看似激烈其实完全是给李书实增加辩论经验的扯皮。

“书实,我明白你的难处,你和董仲颖一样,虽不能说你们没有学问,但是比起中原的诗书世家而言你们不论是在人脉上还是在学识的掌握上都逊色太多,能够走到今天的地步都是舍弃了性命搏杀而来,虽然有的时候某些行为看上去令人不齿,不过换一个角度看看你们也是别无选择的。所以虽然有很多人劝我利用掌管对羌人战事的机会废掉董仲颖甚至是你,但是少了你们这样的武人,我大汉的边疆难道还能靠一群像我这样更加擅长读书的文臣么?就算出了卢子干、张然明这样的天才,可是毕竟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啊,所以这些提议都被我压了下来。仲颖已经那么大的人了,而且和年齿相当,我也不好说他什么。对你这个还没加冠的小鬼我就倚老卖老的说两句吧,你的某些思想真的很危险,虽然陛下现在很看重于你,你也是个知进退的孩子,但是你要知道,当年淮阴、彭越皆因为拥兵自重而最终埋下祸根,你是个很有天分的孩子,我希望你不要走他们的老路,找时间多看看书,有好处的。”

看到李书实颇有些震惊的看着他,张温温和的笑了笑,接着继续说道。

“你的人就由你自己指挥好了,只不过现在前方战事吃紧,你既然不愿意给我提供人员上的帮助,那就给我出出主意吧,怎么说你打了这么多场仗总不会都像董仲颖那厮一样两眼一闭闷头冲过去一场混战,能赢就赢,不能赢就输,而且还能叽里咕噜讲出一大堆道理吧。”这或许就是张温的底线了,不过话说回来,这或许也可以说是张温已经到了快要病急乱投医的地步了,毕竟现在的局势可以说是相当的不利,想必张温的压力也不会像他表面上表现出来的那么小吧。

“办法现在倒是有一个,只不过不是太有把握而已。”

自从李书实从孙坚那里了解到了西北战事的最新进展,他就私下里与张诲以及曹性等人交换了各自的看法,只不过因为没有切实的考察过,所以底气不是很足。

“不管是什么主意,都可以说出来听听,反正总比两军在槐里的头顶上大眼瞪小眼强。”

看样子这一次张温是真的着急了。

p.s.就好像纯真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一样,感觉自己的这本书似乎越写越沉重了的说,虽然很想让剧情轻松起来,可是每每写到所处的背景和那一件件发生的人和事,就觉得键盘敲出来的东西会让自己天天做噩梦,而实际上咱现在的睡眠质量的确在不断下降,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死亡、求生,背叛、忠诚,杀戮、救赎,纠结、解脱,总感觉自己不能将这些东西以一种更加轻松的方式表达出来,或许咱也太过纠结了吧。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或许抛弃无谓的希望反而能够解脱吧,哪怕不能回到那个纯真的年代也希望能够重新找回自己最初的快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