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募捐(1 / 2)

京城,天子脚下,莫小大印象中时髦、繁华、藏龙卧虎的地方而今却是一团乱麻。{http:

友上传更新}

正统皇帝虽未遭擒,形势却也不容乐观。也先一举击溃大燕二十万大军,一鼓作气势如虎,听说他已经开始叩关了。

在这个年代,京城百姓连自己的皇帝都没见过,他们岂知也先长什么模样?他们了解敌情唯一的渠道就是侥幸逃回来的兵将的描述。

人,尤其犯了错误的人,总是习惯性的找一些客观因素。对于战败的士兵而言,战争失败,不是他们无能,而是敌人太恐怖。也先以及他的铁骑都不是人,他们獠牙外露,个个面目狰狞,张开血盆大口能喷云吐雾,伤风打个喷嚏,就能吹跑一排人,他们的失败不可避免。

京城人心更加惶惶,大同、宣府的城池虽然坚固,可又怎能抵挡这帮子杀人魔王?或许明天起床,也先就已兵临城下。京城守军不足十万,而且都是老弱病残,有什么本钱跟人家的铁骑叫板?

富贾豪商,十去其八;平民百姓在南方有亲戚的都去投亲,留下的要么老弱、要么贫穷,法令废弛,那些心术不正又一穷二白的家伙开始趁机发国难财。抢夺富户、强奸女子,他们的想法很简单,能多占半分便宜都是赚了。据说在这期间,八岁到八十岁的女人白天、晚上都不敢出门。

百姓希望朝廷有为者站出来主持大局,然而真正的有为者都埋在了土木堡。留下来的那些家伙要么酒囊饭袋、要么只知溜须拍马,谁顾得上管谁?建宁候提议南迁,从者云集,离去之前当然要谋个后路。他们利用职务之便巧立名目,搜刮钱财,有背景的豪绅他们不敢碰,想来想去只有穷鬼的钱拿的最心安理得。

当然,这只是小官的想法,乌纱帽越大,眼界也高。建宁候就不上这些小钱,他瞄上了没有离开的那些富贾豪商。

建宁候是个讲道理的人。他先将太后懿旨昭告全城,说如今国难当头,全城百姓需同舟共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国家长治久安计,希望大家慷慨解囊。

正统皇帝生死未卜,张太后此举无异于断儿子的后路,她原本还有些犹豫,建宁候一席话却让她茅塞顿开。建宁候告诉张太后说做娘的心疼儿子。这是人的天性,可儿子长大了,娶了媳妇就忘了娘,皇帝外甥是不是不似小时候那般乖巧伶俐?

建宁候这话说到了张太后的心坎里。***儿子自从即皇帝位,他有什么心事也只会跟他的钱皇后倾诉。更过分的是他竟然反对她提议给弟弟加官进爵的事儿,这简直是没良心的。

建宁候还说。儿子亲,可他毕竟姓朱,只有咱们老张家的人才是一条心的。监国太子年幼,太后独揽大权,张太后心态发生转变,她就越发器重于建宁候。

建宁候可谓春风得意,颇有些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意思,吏部天官王直上反对南迁,贬;左都御史秦铮进谏,免官……

大燕危如累卵,建宁候却享受着权利带来的乐趣,他有时候甚至想要不要把朝廷改改姓,姓朱的时间也不短了,可以改姓张了。至于也先,这完全不用担心,他若登基,第一件事就是与他修好。送金银、送女人,即便送出半壁江上、与瓦剌划江而治这也是值得的。

建宁候宣读完太后懿旨,他又补充了几句:献爱心嘛,最好是捐银钱,国家和人民会牢牢记住你们的。建宁候带头捐献白银五十万两,对他而言,这只不过是将银子从左手挪到右手,京城的富商可是要大出血了。

此后的几天,侯府的爪牙开始挨家挨户寻求募捐。捐款本是出于自愿,然而侯府的人却不这般认为,不捐不行、捐的少了也不行,但凡低于十万的,这都是藐视国家生死存亡,这就是瓦剌的奸细,该打的打、该杀的杀,今天打了杀威棒,第二天银子就乖乖送上来。

陈氏肥皂被称为京城最赚钱的生意,建宁候岂能不动心思?他虽恨不得陈煦早点嗝屁,却也没敢轻举妄动。宁国公府、杨将军府乃至于六扇门的冯靖那家伙,这需要各个击破。

建宁候原本与阉党势不两立,王振既死,群龙无首的阉党又主动示好愿意追随建宁候,建宁候岂有不笑纳之礼?王振活着的时候勾结锦衣密探,这也顺理成章的为建宁候做了嫁衣裳。

建宁候大权在握,太后又加封其吏部天官兼兵部尚、大将军,军政大权一把抓,试问当今朝廷谁人可与之抗衡?宁国公人老成精,既知不可抗衡建宁候,他严令一家老小韬光养晦;杨云睿“战死”土木堡,杨家没了主心骨,凌月华又在月子里,此时亦无暇顾及生意上的事儿;相比而言,冯家是最难缠的角色,建宁候借故免去冯靖六扇门总顾问一职,这无异于敲掉了老虎一颗牙;至于陈煦一家,没有冯、杨几家庇护,简直不值一提。

九月初三,建宁候决定出手了,考虑到废了这么大劲儿,他暗暗发誓若不敲出一百万银子,他就不姓张。决心很大,建宁候却没有亲自出马搞“募捐”,冯靖虽被免官,她夫妇毕竟是江湖十大高手,不得不防。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