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会战(24)(2 / 2)

“三位将军远来辛苦了!”

尽管自己也是千里长途刚刚赶到,孙传庭还是先夸赞了三个将领几句,然后方向自己左下首的朱大典道:“末老,你刚刚进来,说是有紧急军情,请说吧?”

他是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朱大典却是万历四十四年,科名早了一界,所以孙传庭官位虽高,对朱大典也还算客气。

孙传庭的脾气,向来自傲骄狂,不大瞧的起人,与他同僚共事的,难有佳评。

经过陕州的千里转进,到了徐州又处心积虑收服高杰,现在的孙传庭,那些坏脾气和过于刚愎自信的一面倒是被抛掉了,剩下的,便是坚毅果决和当时普通明朝大吏难得的军事上的杰出才干。

“太保吩咐,当然从命。”

相比孙传庭,朱大典也只是差一筹。这帐中诸将,有一半也是他的麾下。

看向四周,朱大典声若金石之交,眼神中也有掩不住的笑意:“诸位大人,诸位将军,青州镇总兵官赵应元领其镇标骑兵营和左右翼营三千五百人北上,兵临德州时,东虏的山东巡抚方大猷只有兵六百余,风闻我军大至,便直接弃城北逃了!”

朱大典在山东招募军将极多,如宫文彩、马应试、李文盛、杨之华,都是原本的土贼巨寇,其中最为出色的是赵应元,原本是顺军一部,为人恢弘大气,部下有两万多步骑,被朱大典单骑入青州而说服,遂重新归明朝治下。

青州和胶州,就是这样收服。

赵应元斩清胶东总兵柯永盛,更是当曰收服山东胶东半岛的重要一役。

此次率军北上,一战获功,也怪不得朱大典十分得意。

此时山东的态度,是和历史上完全不同。

在原本的历史时空,顺治元年六七月间,因为南明的不思进取,根本不派一兵一卒北上,所以山东军民士绅都极为失望。

而清朝只是派了方大猷这样的降官,率领东拼西凑的几千汉军,就直接先下济南,控制省城。然后派了几千满洲兵,扫清了沧州、霸州,派了柯永盛带千多汉军,直接把广大的胶东半岛就拿了下来。

一路上投降的全是明朝的官员士绅,在赵应元的青州之变以前,小半河北,山东全境,清朝几乎是兵不血刃的就拿了下来。

现在的情形,却是与原本完全不同。

在朱慈烺的支持下,朱大典在夏天时带兵入山东,一路上原本的地方守官欢欣鼓舞,迅速就成为朱大典可靠的后方和钱粮基地。

然后借助明朝声威,收服与顺军主力隔绝的赵应元等部,打击那些冥顽不服的地方土寇,山东大半落在明朝之手,与清朝的力量对比,一直是以明朝占优。

此次北上,事前功夫做的很足,朱大典故意调集大军,威胁临清。对清军来说,临清是扼制明军沿水道北上的重要地方,济南这个中心不下,德州和临清都是十分要紧的地方。

疑兵一动,清军在山东的满洲主力就被调动到了临清一线布防,而德州这里就变的十分空虚。

此时就能看出,清军在入关之初兵力严重不足的尴尬了。

山东这样的要紧地方,招降之初只有几千汉军。

在多铎南下之前才调集了一万人不到的满蒙八旗兵驻防,后来与多铎一起南下。

整个山东,驻军就没有超过两万人的时候。

至于刚从燕京派出来不久的阿巴泰一部,此时到达何处,军情司还没有具体情报,不过想来也就在朝夕之间就能赶到,此时德州在手,北上就是一片通途!

“甚好。”孙传庭也极为高兴。从燕京下南驰援的清军一直是卡在他心头的一根刺,现在朱大典老而弥辣,下手又快又狠,布局也佳,等于是在他到来前打下了一个极好的基础。

清军主力在阿巴泰南下前只有五六千人的战兵,重新汇合也需要时间,守住德州,就能事事主动了。

他看向帐中,先对着高杰道:“高将军,请速带三千骑兵,你部不够,可以调集我督标营下所有骑兵,务要飞驰到德州支援赵将军。除了在城中留有布防官兵外,德州西南地势高旷,利用骑兵冲击,以敌占则我劣,以我占则敌需仰面而攻,故而十分要紧,请你立刻动身,星夜驰援,不能有误。”

高杰微微躬身,答应道:“我立刻就动身,绝不敢耽搁。”

孙传庭的这个安排十分要紧,德州虽下,但赵应元一营三千多兵,遇到北下的清军主力,势必难敌。

“好,请你现在就动身吧。”

高杰抱拳一揖,便是昂然而出,在帐外立刻点齐自己的镇标亲将,吩咐下去,在营中调集所有骑兵,一时间,号角声声,鼓号连连,整个大营都是沸腾起来。

“其余各营,也需急早准备,现在就下令全军准备,先后出发,叫各营出抬兵,把辎重什么的都搬开,由辎重营再送上去,各营轻装,预备随老夫到德州迎战!”

孙传庭环顾左右,毅然道:“此战关系甚重,是否能一挫狂胡气焰,只在诸将军是否力战,有功者,朝廷必有重赏,阵前怯战者,本官必以尚方剑斩之,绝不宽贷!”

(未完待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