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呢,导致百姓身上的负担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不少。这不仅仅是因为诸侯大军所需,增加了不少赋税。更重要的是,诸侯大军连年混战,需要不少兵丁。那么,这些士卒兵丁来自那里呢?还不都是诸侯之下的青壮。
如此以来,使得各地青壮减少,百姓家中劳力不足。劳力不足就无法进行农事,而繁重的赋税又向一道绳索牢牢的套住他们,让这些百姓无法脱身。所以,南方诸侯之下不少百姓都成为流民,四下逃亡,被赵军从各个地方接收,这也是南方诸侯治下百姓渐渐对南方诸侯不满的主要原因。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只要不危及到他们的生存问题,这些百姓一般是不会离开家乡,不会轻易反对官府朝廷的。但是,要是让他们连生存都成了问题,那这些百姓自然会抛弃官府朝廷和诸侯。
赵询之所以当初没有在合并了兖州军之后没有立刻南下,也是因为南方诸侯在效仿赵军新政,使得南方之地也开始有复苏的情况。另外,当初南方诸侯实力还比较强大,彼此还没有全面对立。赵军一旦南下,南方诸侯势必会联手抗击。
赵询还担心一旦自己南下有与诸侯进入混战阶段,双方损失不小,最后会便宜外敌。故而,赵询才先外部后内部。当然,前提则是南方诸侯自己混战,不会轻易北上。结果,赵询的打算成功了。北部的外敌重创,虽然不敢说突厥人已经彻底降服,但是,他们想要南下趁火打劫,那是不可能的了。而在边界之地,几十万的镇军和地方守备军死死的钉在边界线上,而内部稳定,储备了大批粮草物资,国库充盈的赵国,也不惧怕突厥人的南下。当然,此刻突厥人左右两大团体还在赵国的引导下,还在内度之中。所以,北部的外敌算是消除了。
至于西部,西域之地诸国都被灭除,成为赵国新纳两州之地。相比北方,西部的外敌算是彻底的根除。而现在,南方诸侯之间,也是打生打死,彼此之间早已经是满腔仇恨了。此外,一些诸侯也在连番大战之中实力削弱到最低,也方便赵军回身收拾残局。
赵询回到幽州城,文武重臣迎接,其中的盛况,自然是无需多谈。现在的幽州城,可以说,是天下最繁华的几座城池之一。要是算上民生,幽州城绝对在天下最繁华的几座城池之中位列第一。
因为大赵的越来越强,连灭西域诸国,使得幽州城成为新一个天下中心。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幽州城,商人不用说,越来越多。此外,还有许多的读书人,也开始王幽州城汇聚。毕竟,天下大势已经逐渐明朗,大赵要坐拥天下了。他们这些读书人,再不出来谋一职位,日后想要在新朝为政可就机会难得了。当然,不是说新朝之后赵国不需要人才了。而是新国之国,就算科举,上位也需要有空缺才行。此外,科举可不是那般容易就能榜上有名的。
而现在赵军势力逐渐扩大,许多地方需要官吏。特别是赵国将官和吏一体化之后,开始招收读书人,培养相应的令吏为地方底层官员。而现在为吏也不是什么被人看不起的职位。反而,日后有官职空缺,这些令吏则是首要考核目标。所以,越来遇到的读书人,开始向赵军权利中心汇聚。
除了这些读书人,最多的还是商人。幽州城北通辽州、定州,南通冀州、青州,还是赵国现在的国都,商业兴盛,商人通行此地,也属常事。在幽州城,还能看到与汉人大不一样的西域商人和通过海路往来的波斯等地的商人。
一开始,见到这样与汉人迥然不同的怪异商人,不少百姓大为惊奇。不过,现在幽州城的百姓已经习惯了,也不会感到太过惊讶。得知这些面貌大不一样的外来人都是前来/经商之人后,幽州城的百姓已经习以为常了。
看着幽州城的情况,赵询也是大为高兴。数年直接,幽州城从昔日时刻担心外敌入侵的边界大城,直接变成了现如今商业兴盛,文风鼎盛的繁华之地,赵询心中不由浮现自豪之感。
不过,赵询看着现在的繁华之地,也暗暗考虑这里作为国都的可能性。对于现在的赵国而言,幽州城作为权力中心还是很好的。但是,面对全国,这里就不太合适了。虽然驰道建设的很齐备,但这里距离西部和南部太远,将来还要沉到沉重的粮食问题。
当然,这也是赵询临时所想,对于将来来说,这还相距较远。眼下,大燕两座国都都还未被赵国掌控。日后定都何地,等一统全国再说。赵询现在考虑这些,也不是无的放矢,不少人都开始建议收复洛阳和长安,收复旧都,定下大赵的国都之地。
幽州城赵王府,也相当于皇宫。赵国文武重臣,皆向赵询恭贺大胜之喜。
裴毅大笑着捋了捋胡须,道:“大王在西域之功绩,无人可比,开疆拓土,为天下万民之福啊。南方诸侯与大王相比,箭矢不值一提。”
“是啊,要不然也不会导致南方的读书人纷纷北上,前来我大赵境内。这不仅仅是因为我大赵强盛,也与大王在西域之地,威临天下有莫大关系。”
赵询沉声道:“南方的读书人?也好,现如今,我们正需要越来越多的读书人为我们服务。西域之地,新近划分两州二十余府百余县,这些地域,可是急需官吏。”
裴毅道:“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尽可能多的培养后备人才,日后一统南部,这都是需要大批熟悉我大赵新政的官员去管辖地方。对了,台湾府之地,也需要不少的官员。不过,臣等已经从各地选拔令吏,充任唐王府各级官员。”
赵询点头道:“现在商州和西州都继续底层官员,现在,在各地的令吏之中,进行考核吧。本王将官和吏一体化之后,各级低层官员,都是先从令吏之中选拔,就以此开始吧。既然政策定了下来,就该去实施。”
“西域两州之地,需要的是实干官员,而不是去做学问的文人。这各地的令吏,在本王看来,他们的能力,可比那些只知道读书的读书人强多了。”
“对了,将这些来此的读书人,都分别招收如皇家学院之中,让他们去学习一下正真的本领。光是读书,可是学不来真实的才能的。另外,将一些有正真能力的家伙,都给安置在各地官府之中去做令吏。”
裴毅微微一怔,苦笑道:“大王,让这些读书人去做令吏,只怕他们不会愿意的。”
赵询冷笑道:“不愿意?怎么,在我大赵国治下,令吏就是等同官员,只不过,品级较低罢了。另外,就是科考出来的读书人,也要在各地官府和各级衙门,参与协助工作。没有施政经验,本王岂会放心他们去做一地的父母官?”
“不愿意就不要理会他们,在西域之地,本王需要办理大批的书院,这些书院的老长,也是有品级的官员。既然不愿意去地方做一小吏,积累施政经验,那么,就让他们去各地书院教授学生吧。在我大赵治下,就要按照我大赵的规矩办。当然,正真有才能,经过考核之人,那就另当别论。”
对于这些读书人,赵询可是没什么好脸色。不是说这些读书人没用,国家要治理,这些读书人是不可能缺少的。但是,这些读书人却鄙视从事其他职业者,无正真管理地方的才能或经验,可偏偏好眼高手低。
为你提供精彩热门小说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