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人们行为的不是崇高的道德,也不是圣人教化,而是生存的本能,一言以蔽之,趋利避害,追逐利益!
唐学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唐学的基础建立在正确的利益分析上。
金殿上的交锋,清楚的展现出,哪怕以实学自居的高拱和张居正,依旧摆脱不了读书人的浪漫情怀,他们或许是很不错的干吏,可是让他们辅佐君王,宰执天下,还是欠着一些火候。
这是隆庆最直接的领悟,在感情上面,隆庆依旧重视高拱,可是身为帝王,想要中兴社稷,想要建功立业,最起码让他的天下变得好一些,就必须指望着唐毅,指望着他的唐学!
“唐师傅,您准备如何完善一条鞭法?”隆庆虚心求教。
唐毅胸有成竹,“陛下,臣以为清丈田亩是没有错的,一家之主要是连多少家底儿都弄不清楚实在是可笑了。而且这几十年来,皇亲宗室,士绅大户,疯狂兼并土地,真正在普通百姓手里的田很可能不足天下田亩的三成,近年来北方灾害频繁,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如果出现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地主为了维持获利,必定疯狂压榨佃农。眼下看起来佃农还能够生存,而实际上他们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稍微一点变动,就是万丈深渊,破产在即。眼下北直隶大量人员逃亡,就是这个原因。”
小冰河期的威胁越来越近,各地水旱灾害不断,隆庆是有切身体会的,他欣然点头,“先生,既然清丈田亩是对的,那问题就在征收银两了?”
“没错,金银本身不是财富,只是财富的符号,如果忽略了这一点,错把户部府库堆满了银子,就当成变法成功,是本末倒置,大错特错。”
隆庆欣然点头,“吴天成提到农村缺少银子,还有北方缺少粮食,这两条可谓是切中要害啊。”
“陛下圣明,吴天成主持顺天银行多年,主要向普通百姓,中小商贩提供低息贷款,帮着他们渡过难关,他能有这番见识,也不意外。”
没有人的本事是凭空来的,光靠着在翰林院里坐而论道,弄出来的东西看起来很不错,可是真正落实下去,保证千疮百孔。
说句不客气的,从翰林院里出来的帝国精英,论起行政能力,能超过韩德旺的也没几个。
“这就是先生倡导的知行合一。”隆庆突然眼前一亮,“先生,要是在各地仿效顺天银行,给百姓提供低息贷款,如此以来,不就避免了奸商借着一条鞭法,盘剥百姓吗?”
唐毅颔,赞许道:“陛下果然敏锐,顺天银行的模式的确可以推行,但是任何银行,都要将本求利,京城冠盖云集,贸易繁荣,货币集中,办银行自然可以赚钱,但是一些中原省份,还有偏远的地方,却是办不起来的。”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也是一条鞭法最大的漏洞所在。
“靠着银行是没有覆盖天下的,臣以为还必须建立保护价格,征收粮食。”
隆庆眼前一亮,“先生请讲。”
“是这样的,假定某年田赋收入为一千万两,其中有六成是征收白银,四成征收粮食。朝廷就可以用市场价格的一半,低价征粮,抵充田赋,百姓可以自由选择纳银,还是纳粮,如此一来,就把奸商盘剥百姓的路子给堵死了。另外朝廷手里还多了大量的粮食,可以用来支付军用,平抑物价,可谓是一举两得。”
隆庆听完,突然大叫着:“滕祥,李芳,冯保,你们都给朕过来。”
几个太监撒腿跑过来,也不知道是什么事情,慌忙趴在地上。隆庆在地上转了两圈,指着滕祥说道:“你就是银行的掌柜的,李芳,你是农民,冯保,你,你就是地方官吏。”
三个大太监一听,都懵了,李芳鼻涕一把泪一把,“皇爷啊,奴婢没犯什么错啊,您老不能把奴婢赶走啊,奴婢离了皇爷,连狗都不如啊!”
冯保也吓得体似晒糠,不停偷看唐毅,心说别是这位进了什么谗言吧?
倒是滕祥,他怕了一半,很快反应过来,试着问道:“皇爷,是不是要像金殿上那样,沙,沙盘推演一下?”
隆庆点头,三个大太监这才长出一口气,心从嗓子眼落到了肚子里。
唐毅介绍了自己的设想之后,推演就开始了。先隆庆号施令,假定所有赋税徭役加起来一百两,都要从李芳身上出,他只能拿出二十两银子,其余八十两都要想别的办法。他要是在相对达的地方,直接找滕祥借钱,年息二分,到时候需要还九十六两,而春天的粮价,要比起秋天普遍高三到四成。
也就是说,李芳可以等到粮价稳定的时候,在卖出粮食,避免急于出售,谷贱伤农。
如此计算下来,农民几乎没什么损失,银行能获得稳定的利息收入,至于朝廷,征收到了银两,十分方便。
再换一种情况,李芳是偏远的地方,没有银行,只有地主可以借“印子钱”,“驴打滚儿”,利息高得吓人,如果朝廷继续征收银两,他被逼着借了八十两,几个月之后,利滚利,就算是卖儿卖女,也还不上借款,要么被逼死,要么就变成流民……弄得李芳不停擦冷汗。
隆庆也是心惊肉跳,果然,要是按照张居正的主张,像李芳这般的可怜农民,绝对不会少。
到时候官逼民反,上了梁山,绝非朝廷之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