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郑南却比林海丰平静的多。
文化革命的这场大风暴一旦猛地刮起来之后,那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致?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郑南认为,在他的心里一直是有数的。
在本是属于他的那个年代里,由于过于年轻,由于所处的职务层次过低等原因,对于他曾经置身过其中的那场文化大革命的风暴,郑南其实不是很理解的。
而郑南还记得,就是在属于他的年代的他所在的部队之中,他曾经近距离接触过的一些已是师团级的领导们,也对文化大革命存有一些疑虑。
但尽管如此,郑南还是要为文化大革命这场运动去鼓与呼。
道理很简单,虽然文化大革命中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郑南不愿意听到、看到的事情,但亲身经历或目睹的种种新风尚,就不能不让郑南感到舒坦。
仅举一个例子:
由于工作的原因,当年的郑南曾有机会随同师团两级的领导公出。
当几个人一起随同团级的领导公出的时候,不论是赶上了午饭还是晚饭的点儿,团领导都会大方地从口袋里掏出十块钱。
而有了团级领导的这十块钱垫底,一顿午饭或是晚饭下来,郑南他们几个随行的普通干部们,每人也不过就是分摊了几毛钱。
如果随同公出的是师级的领导,那则是郑南他们这样的普通干部们最为开心的事情了。
因为不管不管是遇上了午饭还是晚饭,郑南他们就只需要甩开腮帮子、敞开肚皮地去大吞大嚼,至于饭钱嘛,反正是师领导一个人从自己的口袋里往外掏。
当然,郑南这样的普通干部们也有“背运”的时候,那就是当他们作为最高的领导,带着几位更普通的士兵去外出公干的时候,遇上了饭点儿,就只能是他们全部负担起来了。
同样,如今已站上了这个年代里的顶层领导圈的郑南。也就真真正正地开始理解了他和林海丰的导师、老人家在属于他们的那个年代里发动一场文化大革命的良苦用心。
因为若是用走马观花的眼神儿去看待当今党的干部们,这些党的干部们倒也算是都能够说得过去。
毕竟这些党的干部们还都踏踏实实地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之上,用百姓们喜欢说的话来讲,那叫没有功劳还有苦劳。没有苦劳,咋地也还有些疲劳嘛。
但是,要是用党的标准来严格地审视每一位党的干部,则问题就大了去了。
在党员干部队伍之中,拉帮结派者有之。贪图享乐者有之,削尖了脑袋要往更高位置上爬者,也不乏其人。
更为严重的是,党的干部们,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极度匮乏,而封建的余毒却总是在脑袋里泛滥,对于资本主义的享乐思想、权贵荣耀等毒药的侵蚀,缺乏根本的抵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