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种子(2 / 2)

册封大典可只是给刘子秋现在的几个女人改改封号那么简单,按赵凌出的主意,那是要广选秀女,至少让刘子秋的后宫充实一半。这个消息早就有意无意地传扬了出去,一些有想法的世家和官员已经开始在家族中挑选适龄女子,暗做准备了。被这个消息所鼓舞的还有皇宫里的一些女人,除了那些宫女,就连杨广的一些遗妃也暗自心动,毕竟她们还年轻,谁也不想孤独终老。

刘子秋却摇了摇头,说道:“抡才大典并没有结束,这里面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总结和完善。”

听到自己倾注了无数心血而结果也令自己十分满意的科举考试,居然被说成有许多问题,魏征的心便是一沉。他敢于对刘子秋当面直谏,当然也敢面对自己的错误,连忙拱手道:“陛下,此次科举,臣在考生资格的审查上未能尽职,以致令长孙无忌和李建成蒙混过关,臣自请处分!”

当初他让这两个人通过初审,的确有试探刘子秋的意思。不过,他也做了两手准备,毕竟最终能否通过考试,权力还是掌握在考官手里。但在评卷结束以后,刘子秋突然出现在太学院,直接将初拟通过的三百六十份试卷取到面前,让他们当场排定名次,然后立即予以公布。因为考生的姓名都是密封的,此时打开封条,名次再无更改的可能,魏征等人也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长孙无忌位列榜首,而李建成同样出现在榜单之中。

“这是他们自己的本事,与你无关。”刘子秋虽然还不知道这两人的入榜,对天下学子有多大的激励作用,但至少对他所宣扬的“律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是一次最好的诠释。不过,刘子秋很快又说道:“朕讲的完善,是指整个制度方面。”

魏征松了口气,躬身道:“请陛下示下。”

刘子秋摆了摆手,说道:“可以将考生的名额分配到各郡,根据每一郡的人口、教育状况分配不同的名额。在各郡先进行一次初试,通过初试的方可以进入最后的科举。当然了,两京的名额可以略有增加,毕竟朝中大臣、勋贵皆居于此,对他们的子弟也要适当予以照顾一些。”

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种事情刘子秋做不出来。人家辛辛苦苦帮你打天下、帮你治理天下,无非就是图个封妻荫子。现在实行科举制度,已经断了他们直接入朝为官的道路,如果在名额上再不给以一定人倾斜,将会危及到整个朝廷的统治。这样的轻重缓急,刘子秋还是拎得清的。

其实魏征也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毕竟全国的考生都集中到洛阳来,对朝廷、对考生,都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如果能够通过初试,先淘汰掉一部分考生,对于整个科举是件好事。当然,如何让名额的分配更加合理、公平,这也是一件相当大的课题,恐怕会消耗掉魏征和整个内阁不小的精力。还好,魏征是个勇于面对挑战的人,当即拱手道:“臣遵旨!”

刘子秋却笑道:“你先别忙着领旨,朕的话还没有说完。这毕竟是第一次科举,如何搜检、如何封卷、如何阅卷、如何发榜,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许多。魏先生可以把大家召集起来,多担点心思。事关国家取才大计,容不得半点疏忽。至于册封大典,等科举制度完善以后,再议不迟。”

以魏征的智慧,又怎能不明白刘子秋这是有意拖延。但刘子秋已经站在了一个道德的高点上,他也只能连声应诺。只不过这一拖,刘子秋的目的是达到了,但迎娶谢沐雨的日子也只能随之延后了。

……

在相对和平的日子,刘子秋并没有放松对军队的训练。而且随着百姓安居乐业,国力逐渐增强,刘子秋可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军事力量的建设当中。通过训练提高士兵们的个人素养和团队协作是一个方面,不断开发精良的装备,也是刘子秋提高战斗力的又一个重点。

从年初开始,刘子秋就在长安、洛阳两地分别设立了官方作坊。几乎所有的军队都已经换装完备,各种武器盔甲也全部按照刘子秋的要求实现了标准化。这样做,看似代价很大,其实不然。无论在战时还是训练,只要装备发生损坏,都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维修和更换部件,也就极大地提高了装备的再使用率,从而节省了朝廷在装备方面的支出。

当科举考试落下帷幕,太学院正式开学,内阁忙于完善科举制度的时候,刘子秋又把自己的精力再次倾注到军队当中。这一次,他的重点是对军队进行思想改造,向他们灌输一个重要的观念。大汉王朝的军队不是为哪一个人服务的,也不是为他这个大汉皇帝服务的,而是为大汉王朝这个国家、为大汉王朝所有的子民服务的。

这一次的思想改造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刘子秋几乎每天都会出入各处军营。当然,大多数将士并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刘子秋也没有丝毫气馁,至少他的一些话已经在将士们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原本,刘子秋想把这种改造持续到年底,但一件来自边关的急报却打断了他的计划。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