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节 北京(1 / 2)

战太平 上帝在发笑 1464 字 2022-11-20

当杨秀清向北望去问前路的时候,年轻的爱新觉罗·奕詝也在望着他的江山。

今年刚二十周岁的奕詝继承了爱新觉罗家小眼睛短眉毛的瘦长脸,不过比起他马上得天下的祖先,这位大清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体型清瘦,显得弱不禁风。奕詝和他昏聩的父亲道光皇帝不一样,年轻的帝王下定了决心要收拾大清的祖宗河山。

自从高宗皇帝之后,大清江山就江河ri下了,其中最大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吏治**,一个是银根流失。

吏治**的根源是捐官制度和官场昏聩的风气。所谓捐官也算是江湖惯例,不过唯有在大清朝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捐班已经和科举一样成了官场上升道路里的正途。而且捐班收入也成为清zheng fu的一样重要,仅仅嘉庆一朝,捐纳得来的财政收入就高达一亿两千万两,这个数字相当于乾隆朝用在战争上的所有花费。

等到了道光皇帝柄国,更是吏治败坏。大小官吏,尤其是花钱捐官出来的官僚费尽心思的只顾着捞钱,什么事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个个因循守旧,根本不去想着民间疾苦。著名学者魏源就曾经批评这些官员是“推诿为明哲,以因袭为老成,以奉行虚文故事为得体。”这种遇事不负责,相互推诿的现实就是清朝官场的一大写照。当时有人为军机大臣兼上书房总师傅,太子太傅曹振镛的为官心得,这位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不倒的大佬jing辟的总结为:“多磕头,少说话耳。”

等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后,被英国人逼得没招的道光皇帝向穆彰阿,潘世思两位军机大臣询问对抗英国人的计策。

穆彰阿叩头道:“着着着,主子洪福。”潘世思叩头道:“虽虽虽,皇上圣恩。”

道光身边的国之宰辅都是这样的家伙,那国运能强的起来就见鬼了。

另外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银根流失,这可以说是清朝经济的致命问题。

本来历史上中国的对外贸易相当一段时间内都是入超,来自世界市场上的白银大量流入我国,并且在明万历年间通过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建立了银本位体系,白银从物品变成了一般等价物,压制了铜钱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张居正能建立银本位某种意义上要多谢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他们在美洲新大陆的掠夺让世界市场上的白银有了突然xing的增长,而另一方面ri本也在不断地向中国市场输出白银。

中国的白银流失现象并不完全是万恶的帝国主义用鸦片制造出来的,银贵钱贱的现象在嘉庆十二年就显现出来了。

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世界是发展的,我国历史上对外贸易的三**宝是茶叶,瓷器和丝绸,这三样法宝曾经为我国在世界市场上赢得了丰厚的利润,但是这种垄断注定不能长久。

第一个被击破的是丝绸,公元六世纪,聂斯托利派的基督教徒把蚕种从和田带回了东罗马,养蚕制丝在欧洲传播开来。然后被破解的是瓷器,在十八世纪,德国人摸出了大规模生产瓷器的方法。最后,在一八三五年,普鲁士传教士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偷走了种植茶叶的技术,他们yin差阳错的培育出了大叶种红茶,这种茶叶在欧洲广受欢迎,完全替代了中国产茶叶。

传统的经济出口三样法宝均被破解,而另一方面,英国人却通过鸦片从吸收走了大量白银。贸易出口减少而进口增多,这就导致了中国市场上的白银大量流向外国。

令人遗憾的是,大清虽然意识到白银流失的问题,就算是名臣林则徐也仅仅看到了鸦片贸易导致:“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个层面上。但是从来没有考虑过白银流失导致的其他问题。

这些经济问题里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农民的负担加重了,清延明制,采用一条鞭法征收赋税,农民除了要缴纳实物外还要缴纳相当一部分白银才行。当白银在市场上变得越来越少,那么农民就需要用更多农产品来换取可以用来缴纳赋税的白银。

这个时候大清陈腐的官僚系统立功了,他们依旧按照古老的收税制度来收税,老百姓不得不出卖更多的农产品来换取白银完税,而用来流通的农产品增多必然会导致农产品价格走低,农民的负担就这样越来越重了。这就直接导致了两个结果,一个是清廷的财政系统出现了问题,因为地方zheng fu收不上来应缴纳zhong yang的赋税。另一个问题就是活不下去的农民不断掀起民变又让清廷不得不花费大量收入用在平定民乱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