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三)(2 / 2)

萧何回到家中,心中百感交集,依计派出一名心腹,打扮成军人模样,偷偷绕到北边转了一圈,回来故意称是皇上派来报信的,说陈稀已全军覆没,皇上就要凯旋回朝。众臣听到捷报,都来宫中贺喜,只有韩信称病不出。第二天,萧何就派人请韩信到相府赴宴,谁知韩信自称有病,婉言谢绝了。于是,萧何便亲自来到韩信府上,以探病为由,直接进入韩信的内室。韩信见萧何已经来了,再也无法推托,只得与萧何寒暄一番。萧何说:“我和你向来是好朋友,请你去赴宴,是有话对你说。”韩信忙问有什么话。萧何说:“这几天皇上从赵地发来捷报,说征讨大军大获全胜,陈稀已经逃至匈奴。你称有病不上朝,已经引起人们的怀疑了。现在皇上打了胜仗,大家都去朝贺,你不去,这样恐怕不好吧。”萧何说的很有道理,韩信才勉为其难。何况萧何是他原保之人,更是深信不疑,便跟着萧何来到长乐殿向吕后道贺。岂不知宫里早已埋伏着刀斧手,吕后一见韩信中计。喝令刀斧手将韩信绑翻在地。韩信见事不妙,急忙呼叫:“萧丞相快来救我!”哪知萧何早已避开,哪里还呼喊得应?吕后坐在长乐殿上,尽数了韩信如何与陈稀暗约谋反,如何欲害她和太子等罪,也不容韩信申辩,便令刀斧手把他拖到殿旁钟室中杀死。随后,吕后又下令将韩信的父、母、妻三族一股脑捕杀净尽。

萧何辅助吕后,诛杀韩信,很符合汉帝“固根基”的方略,是为刘邦除去了一块心病。刘邦对萧何更加恩宠,加封五千户。这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语的由来。

自污名节以释君疑

萧何计诛韩信后,刘邦对他更加恩宠,除对萧何加封外,还派了一名都尉率500名兵士作相国的护卫,真是封邑进爵,圣眷日隆。众宾客纷纷道贺,喜气盈庭。萧何也非常高兴。这天,萧何在府中摆酒席庆贺,喜气洋洋。突然有一个名叫召平的门客,却身着素衣白履,昂然进来吊丧。萧何见状大怒道:“你喝醉了吗?”

这位名叫召平的人,原是秦朝的东陵侯。秦亡后隐居郭外家中种瓜,味极甘美,时人故号东陵瓜。萧何入关,闻知贤名,招至幕下,每有行事,便找他计议,获益匪浅。今天,他见萧何仍未领会他的意思,便说:“公勿喜乐,从此后患无穷矣!”萧何不解,问道:“我进位丞相,宠眷逾分,且我遇事小心谨慎,未敢稍有疏虞,君何出此言?”召平说道:“主上南征北伐,亲冒矢石。而公安居都中,不与战阵,反得加封食邑,我揣度主上之意,恐在疑公。公不见淮阴侯韩信的下场吗?”萧何一听,恍然大悟,猛然惊出一身冷汗。第二天早晨,萧何便急匆匆入朝面圣,力辞封邑,并拿出许多家财,拨入国库,移作军需。汉帝刘邦十分高兴,奖励有加。

刘邦亲自率兵征讨。他身在前方,每次萧何派人输送军粮到前方时,刘邦都要问:“萧相国在长安做什么?”使者回答,萧相国爱民如子,除办军需以外,无非是做些安抚、体恤百姓的事。刘邦听后,总是默不作声。来使回报萧何,萧何亦未识汉帝何意。一日,萧何偶尔问及门客,一门客说:“公不久要满门抄斩了。”萧何大骇,忙问其故。那门客接着说:“公位到百官之首,还有什么职位可以再封给你呢?况且您一入关就深得百姓的爱戴,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百姓都拥护您,您还再想尽方法为民办事,以此安抚百姓。现在皇上所以几次问您的起居动向,就是害怕您借助关中的民望有什么不轨行动啊!试想,一旦您乘虚号召,闭关自守,岂非将皇上置于进不能战,退无可归的境地?如今您何不贱价强买民间田宅,故意让百姓骂您、怨恨您,制造些坏名声,这样皇上一看您也不得民心了,才会对您放心。”萧何长叹一声,说:“我怎么能去剥削百姓,做贪官污吏呢!”门客说:“您真是对别人明白,对自己糊涂啊!”

萧何何尝不明白,对于一般的小官吏,汉帝并不怕他们有野心。所以一有贪赃枉法行为,必遭严惩。对于自己这样的大臣,汉帝主要是防止他们有野心,对于贪赃枉法那些小事,反不足轻重了。为了释去主上的疑忌,保全自己,萧何不得已违心地做些侵夺民间财物的坏事来自污名节。不久,萧何的所作所为就被人密报给了刘邦。果然,刘邦听后,像没有发生什么事一样,并不查问。当刘邦从前线凯旋归来时,百姓拦路上书,控告萧相国强夺、贱买民间田宅,价值数千万。

刘邦回到长安后,萧何去见他时,刘邦笑着把百姓的上书交给萧何,意味深长地说:“你身为相国,竟然也和百姓争利!你就是这样“利民”啊?你自己向百姓谢罪去吧!”刘邦表面上让萧何向百姓认错,补偿田价,可内心里却暗自高兴,对萧何的怀疑也逐渐消失。镇国家、抚百姓的萧何,违心地干了侵害百姓利益的事情,心中很不安,总想找机会补偿百姓。不久,萧何看到长安一带耕地狭小,百姓缺衣少食,可是天子的上林苑中却有许多闲着的荒地用来放养禽兽。萧何觉得太浪费了,便上奏请皇上把这些荒地分给百姓去耕种,收了庄稼留下禾杆照样可以供养禽兽。汉帝刘邦当时正在病中,见此奏章,又恨萧何取悦于民,一怒之下,下令将萧何逮捕入狱。满朝文武以为萧何必犯了大逆不道之罪,怕连累自己,都不敢替他申辩。幸亏有一个名叫王卫尉的人,平日素敬萧何的为人,在侍卫刘邦时顺便向刘邦探问:“萧相国犯了什么大罪?”刘邦余怒未消,道:“休要提他?提起他朕就生气。当年李斯为秦相时,做了好事都归君主,出了差错就揽在自己身上。现在萧何受了商人的许多贿赂,竟要求我开放上林苑给百姓耕种,这分明是想取悦于民,自己得个好名声吗?不知道把我看成是什么样的君主了!”王卫尉闻言奏道:“陛下未免错疑丞相了。臣闻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相国为民兴利,化无益为有益,正是丞相调和鼎鼐应做的职务。民间百姓感激,断不会感激丞相一人,因为有这样的良相,必是贤明之君主选用的。还有一层,丞相如有野心,当年陛下在外征战数年,他那时候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坐据关中,何至反以区区御苑,示好百姓,而去收买人心呢?”王卫尉见汉帝认真在听,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前秦灭亡,正因君臣猜忌,才给了陛下机会。陛下若疑忌萧丞相,不但浅视了萧何,也看轻了陛下自己呀。”刘邦听了,心里虽然不大高兴,但想想王卫尉的话毕竟有些道理,于是挥挥手,当天就命人放了萧何。

开恩释放谨慎恭敬

萧何当时已是60多岁的老人了,见刘邦开恩释放了他,更是诚惶诚恐,谨慎恭敬。虽然因为全身带上刑具,害得他手足麻木,连路都快走不动了,而且蓬头赤足,污秽不堪,但又不敢回府沐浴再朝拜天子,只得这样上殿谢恩。刘邦见萧何如此狼狈,也觉得有些过意不去,便安抚萧何道:“相国不必多礼!这次的事,原是相国为民请愿,我不允许。我不过是夏桀、商纣那样的无道天子罢了,而你却是个贤德的丞相。我之所以关押相国,就是要让百姓知道你的贤能和我的过失啊!”刘邦的这段话虽然言不由衷,但对萧何的廉政为民,终于还是默认了。从此以后,萧何对刘邦更是诚惶诚恐,恭谨有加了。刘邦也照例以礼相待,但萧何从此对国事就只能保持沉默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汉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日,汉高祖刘邦病逝于长乐宫,享年62岁。同年,太子刘盈即位,是为惠帝。萧何继任丞相。不过这时,萧何年事已高。这期间,萧何在“约法三章”的基础上,参照秦法,摘取其中合乎当时社会情况的内容,制定了律法共九章。这是汉朝制作律令的开端。萧何制定的汉律九章,删除了秦法的苛繁、严酷,使法令更为明简。公元前193年,年迈的相国萧何,由于常年为汉室操劳,终于卧病不起。病危之际,汉惠帝亲自前往探望,并趁机询问:“丞相百年之后,谁可代之?”接着惠帝又问:“曹参如何?”萧何听了,竟挣扎起病体,向惠帝叩头,道:“陛下能得到曹参为相,我萧何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恨了!”谥文终侯。娶妻同氏,封一品夫人,生子二,长子萧禄,次子萧延。

萧何死后,曹参继任丞相,一切公务悉照旧章,照例而行,清静治民,乐在其中。长此以往,一些朝臣便在惠帝面前参奏他因循苟且,惠帝也疑心他倚老卖老,便召见曹参问其缘故。曹参反问惠帝道:“陛下自思圣叨英武,能及先帝吗?”惠帝被问得涨红了脸,答道:“朕年未成冠,且无阅历,如何及得先帝!”曹参又问:“陛下视臣及得萧丞相吗?”“朕看来似乎也不能及。”惠帝答道。“陛下说的正是!伏思先帝以布衣起家,南征北讨,方有天下。若非大智慧,大勇毅,焉能至此。萧丞相明订法令,中具规模,行之已久,万民称颂。今陛下用臣为相,只要能够奉公守法,遵照旧章,能继旧业,已属幸事。若自作聪明;推翻成法,必致上下紊乱,恐欲再求今日之太平,已无可得矣!”惠帝恍然大悟。这就是成语“萧规曹随”的来历。就这样,曹参位相3年,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渐提高。

汉王五年,已经杀死了项羽,平定了天下,论功行赏,群臣争功,过了一年多也评定不下来。高祖因为萧何功劳最大,把他封为酇侯,得到的领地最多。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身披铠甲,手执兵器,多的打过一百多次仗,少的也经历了几十次战斗,攻城野战,夺取地盘,功劳有大有小。现在萧何没有汗马之劳,只是靠文字写作,提点建议,不参加作战,反而比我们得的封地多,这是为什么?”高祖说:“各位知道打猎吗?”大家说:“知道。”高祖说:“知道猎狗的作用吗?”大家说:“知道。”高祖说:“打猎的时候,追赶捕杀野兽兔子靠的是狗,但发现野兽踪迹,向狗指示野兽所在之处的却是人。现在你们各位只能捉到奔跑着的野兽,功劳的性质和猎狗相当,至于萧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示方向,功劳的性质和猎人相当。况且你们只是自己跟随着我,多的一家有两三个人。现在萧何全家族几十个人都跟着我,他的功绩是不能忘掉的。”大家都没有人敢说话了。

列侯们全都接受了封赏,在排列他们地位的先后时,大家都说:“平阳侯曹参身上负过七十处伤,攻城野战,夺取地盘,功劳最多,应当排第一。”高祖已经对功臣们力排众议,多封给了萧何领地,到排列地位先后时,没有理由再驳倒他们,但心里还是想排萧何为第一。关内侯鄂千秋上前说:“大家的意见都不对。曹参虽然有攻城野战夺取地盘的功劳,这只是暂时得利的事情。皇上和楚国对抗五年,经常损失军队,几次只身逃走,但萧何经常从关中派军队前往皇上所在的地方补充,没有皇上的命令征调,却多次有几万军队在皇上兵力匮乏时到来。楚、汉双方在荥阳对峙了好几年,军队没有现成的粮食,萧何在关中通过水路和陆路运送,供给粮食,不使前线缺粮。皇上虽然多次失去了崤山以东地区,萧何经常保全关中等候着皇上,这是千秋万代的功业。现在即使少了曹参这样的人几百个,对汉朝来讲有什么损失?汉朝有了他们,也不一定就非靠他们才能成功。怎么能让一时的功绩凌驾于千秋万代的功绩之上呢?萧何应当排第一,曹参排第二。”高祖说:“对。”于是便让萧何排第一,容许他带着剑穿着鞋上殿,拜见皇帝时可以不快步行走。

高祖说:“我听说推举贤人应该受重赏。萧何功劳虽然高,由于有了鄂君的评说,大家才更加认识清楚。”于是就在鄂千秋原来享有的关内侯封地的基础上封他为安平侯。这天,高祖对萧何的父子兄弟十几个人都予以封赏,每人都有封地。又给萧何加封了两千户领地,因为高祖以前到咸阳服徭役时,只有萧何送自己的礼钱比别人多了两枚。

汉高祖十一年,陈豨造反,高祖亲自率兵到邯郸镇压,叛乱还没有平息,淮阴侯韩信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纳了萧何的计谋,诛杀了韩信,详细情况记载在《淮阴侯列传》中。高祖听到韩信被诛杀的消息后,派使者任命丞相萧何为相国,加封给他五千户领地,命令一名都尉率领五百士兵作为相国的卫队。人们都向萧何庆贺,只有召平来向他表示哀吊。召平是原来秦国的东陵侯,秦朝灭亡后,他成为平民,家里贫穷,在长安城东种瓜,他的瓜很甜美,所以民间称为“东陵瓜”,是根据召平而得名的。召平对萧何说:“灾祸从此要降临了。皇上在外风餐露露宿,你在朝廷留守,没有冒着矢石去作战,却加封给你领地,又为你设立卫队,这是因为淮阴侯刚在京城谋反,皇上对你也不放心了。他设立卫队保护你,并不是要用这种方式来给你增加荣耀。希望你让出封地不要接受,把全部私有财产都拿出来赞助军费,皇上心里就高兴了。”萧何听从了他的建议,高祖这才非常高兴了。

高祖十二年秋天,黥布造反,高祖亲自率兵去镇压,多次派使者回来问相国在做些什么。萧何因为高祖在军队中,便像平息陈豨叛乱时一样,安抚勉励百姓,拿出所有的财物供应军需。有个客人对他说:“你被灭族的时间不会很长了。你的地位是相国,功劳第一,还能再给你加官晋级吗?而你从刚入关中起就得到百姓的拥护,十多年了,百姓都归附你,你却还在努力地得百姓的好感。皇上多次派人来问你的情况,是怕你颠覆关中。你现在为什么不多买田地,用低的价钱强行向人赊借,用这些方法毁坏自己的名誉,皇上才能对你放心。”萧何便听从了他的主意,高祖这才十分高兴起来。

高祖结束了讨伐黥布的战事回来,百姓们拦路上书告状,说相国用低价强行购买百姓的土地房屋,价值几千万钱。高祖到达长安,萧何前去拜见,高祖笑着说:“堂堂的相国居然向百姓渔利。”他把百姓的揭发信全都给了萧何,对他说:“你自己去向百姓认错吧。”萧何便为百姓请求说:“长安地方狭小,上林苑中有很多空地,希望能允许百姓进去耕种,不要让他们收走秸杆,留下来作为禽兽的饲料。”高祖非常生气地说:“相国接受了商人的很多财物,倒来为他们向我要上林苑!”便把萧何交给廷尉关押起来,给他戴上了镣铐。过了几天,有个姓王的卫尉陪着高祖,他上前问高祖说:“萧相国犯了什么大罪?皇上怎么突然把他关起来了?”高祖说:“我听说李斯辅佐秦始皇时,有好事便归功于皇帝,有过失就自己承担责任。现在相国拿了商贩们的钱,却为百姓向我要上林苑,用这个办法讨好百姓,所以我把他关起来治罪。”王卫尉说:“在职责范围内的事,如果对百姓有利,相国向皇上请求,这真是宰相应该办的事,皇上怎么能怀疑相国是因为接受了商人的钱呢?况且皇上抗击楚国好几年,陈豨和黥布造反,皇上亲自率兵去平息,在当时,萧相国留守关中,只要动一下手脚,函谷关以西就不属于皇上所有了。萧相国不在这时候给自己谋利,现在反而会贪图商人的钱吗?并且秦朝皇帝因为听不到人们议论自己的过失而失去了江山,李斯为皇帝分担过错的责任,又哪值得效法呢?皇上怀疑宰相的见识为什么这样短浅呢?”高祖听了,心中不高兴,这天,他派使者拿着符节放出了萧何。萧况年老,一向恭敬谨慎,光着脚向高祖陪罪。高祖说:“相国不必这样,您为百姓请求上林苑,我不答应,我不过是像桀、纣一样的君主,而相国是贤明的宰相。我故意将您关起来,是为了让百姓知道我的过错。”

萧何一向和曹参不好,在他病重时,孝惠帝亲自去探望他的病情,顺便问他:“您如果百岁以后,谁可以接替您的职位呢?”他回答说:“没有人比君主更了解大臣的。”孝惠帝说:“您看曹参怎么样?”萧何叩着头说:“皇上找到合适的人选了。我死了也不遗憾了。”

萧何购置土地房屋总是选在偏僻的地方,建造住宅不修围墙等,对人说:“后代人如果好,就效法我的简朴,如果不成器,这种房屋也不会被有权势的人家夺去。”孝惠帝二年,相国萧何去世,谥号为文终侯。

萧何有四代后人由于有罪而失去过世袭的爵位,每当断线时,天子总是再寻找萧何的其他后人,再封为酇侯,功臣中没有人能比得上。

太史公说:“萧何相国在秦朝时担任文笔小官,庸庸碌碌,没有突出的作为。在汉朝兴起时,他依傍了天子的光辉。萧何为汉朝谨守关中这一家底,利用百姓痛恨秦朝法令的情况,顺应潮流,和他们一起革新政治。韩信、黥布等人都已经被诛杀,萧何的功勋就显得十分显耀了。他位置处于群臣之首,声望流传后世,他的功业可以和周文王时的闳夭、散宜生等人比高低了。”</dd>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