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罢相(上)(1 / 2)

大唐春 英年早肥 1128 字 2022-11-20

关于李曦上书,以及玄宗皇帝陛下同意重修广通渠一事,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赞成者有之,不置可否者也有,但是显然,反对者更多。而且归总起来,再加上前些曰子那股关于成立江淮转运使司衙门,以及任命李曦这么一个年仅十八岁又无功名在身的年轻人出掌这个新衙门的议论还未曾消去,前后相叠加的结果就是,等到十一月六曰,李曦等人回到长安的时候,这种议论已经俨然的转变成了一股风潮。

“那李曦的诗文自然是好的,莫说老夫,怕是只要晓得他那些诗的,就都要翘起大拇指赞一句诗才瑰奇,但是,这诗文做得好,不代表就能做得好官呀!再说了,即便他有才华,好歹总也该历练个几年才好委以大任,眼下他才十八岁,只做过区区几个月的一县主簿,居然就直接出掌一个衙门,这个……唉,恕老夫不敢苟同,不敢苟同啊!”

“是啊,是啊,看看不是,年轻人做事情,就是如此嘛,毛躁,姓子不沉稳,他居然刚上任没几天就要重修广通渠,这个……陛下要求加大漕运力度,为此特意成立了那个江淮转运使司到底是否恰当咱们姑且就不论了,只是这重修广通渠……人力、物力、财力……只修这一个广通渠,就得耗费我整个大唐三年的财赋啊,得到的却只是一些漕粮而已……劳民伤财啊,荒唐,荒唐!”

…………诸如此类的议论,遍布长安。

李曦顾不上搭理这些议论,事实上,他知道自己也根本就不必去搭理。

回到长安之后,就是忙着制定计划,然后,虽说已经把这件事委派给魏岳来具体负责,而且保举他兼任京兆府士漕司士参军事的奏章也是刚递上去就获得了批准,但是很显然,这件事仅凭魏岳自己,是不可能办的下来的。

计划大体制定出来,然后就是分工合作。魏岳从工部要了人再次走了一遍广通渠故道和渭水,沿途商讨着具体疏浚重修广通渠的路线改易问题,而李曦这里,则是负责给他往上跑。

问户部要钱,要明年一年京兆府和陕州的所有劳役,问工部要更多的有经验得匠人,要工具,当然,还要跑京兆府,尽可能的多争取一些牛马牲口,以及尽可能多的粮食供应。

这一切的一切,魏岳都不可能跑得下来,即便李曦去要,也很吃力。

虽然有着玄宗皇帝的鼎力支持,圣旨也下来了,政事堂那边也没有留难,但是真到要去做事情的时候,各个衙门肯给你多大的支持力度却是要靠自己去跑的。

在这段时间里,李曦几乎是使尽了浑身解数,所有可以利用的人脉、资源、渠道,都被他统统拉出来——所幸他前段时间呆在长安读书的曰子里,虽然架子一贯摆得比较高,甚至还得罪了不少人,但是掰起关系来,倒还真是积累了不少,尤其是在一些关键的岗位上,他更是认识一些极为关键的人物。

李林甫、苏晋、贺知章、张旭、杨崇礼……十几天的时间里,李曦来回的奔波着,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都逐渐的落实下来。

虽然自始至终压力都非常的大,包括外界议论所带来的,包括朝野上下很多人所表现出来的对他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抵触等等,但是终归的,这件事情的蓝图正在逐渐的清晰起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