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浪淘沙 第二节 流水浮萍(1 / 2)

1939年初,当时的一分区锄奸委员会在杨司令主持下开会做出决定,放出被关押审查的杨浩。并将这一决定上报到晋察冀军区锄奸部。这个小子在背后对新上任的锄奸科长杨德才(老科长罗文坊,刚调到冀中军区任锄奸部部长)说:“科长,这个人不能放。他记性极好,又会玩枪,他将来找上门来报复咱们怎么办?”

没想到差不点被隔离审查又枪毙的主没有背叛八路军,锄奸科自己倒出了叛徒了。

抗战不是天天打仗杀鬼子就一下子过去八年的,八年的时间里无数发生的故事大部分都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了,咱们把故事再回到1939年秋冬季的雁宿崖、黄土岭战斗。那一次战斗的最后关头,八路军为加速全歼鬼子,在杨司令的大声吆喝下,最后发动了肉搏战进攻。杨浩挥舞着大刀冲了上去,砍向鬼子。

当时连高度近视眼的作家魏巍,从未参加过近战肉搏,都端着步枪大喊着冲了上去。因为当时确实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每一个人都退缩不得。打的疲惫不堪的鬼子又饿又累,已经没有了还手的能力,只能做垂死的抵抗。高粮在那次战斗中负伤,被抬了下来,伤愈后到了战线剧社,再没有回到三团。

将近十年后,杨浩在华北步兵学校三查三整的“自查”收尾会上谈起这次战斗,说那时他的心里跟明镜似的。有许多战斗,说“勇敢”。那只是一方面。人们往好了说的那一方面。其实有时候人们奋勇冲锋杀敌。完全是由各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或者说,是由特定的人、特定的环境所决定的。

那时刚恢复自由不久的杨浩,因“日本特务嫌疑”曾被关押审查,受到严刑拷问。他当时最急于要做的,就是要在战斗中洗刷清自己,摘掉“特嫌”的帽子。而且在那时,他不知道在背后谁是锄奸科的“兼职”干事,暗中监视着他。

一看他畏缩不前。能够当场执行“战场纪律”枪毙了他。那时候任何一个排长、连长、指导员的手中都有这个权限。所以明知前进是死、后退也是死,不如前进死,还落一个清白的名声。

更何况,前进未必是死。死与活的可能各占一半。既然如此,与其死在自己人手里,还不如死在战场上,死得其所。想到这里,他挥舞着大刀就冲上去了。当然战场表现比魏巍那个真正的书呆子要勇猛的多。

据说,雁宿崖、黄土岭战斗结束,将杨浩从一分区三团“外放”到平西根据地。参加挺进军开办的《挺进报》。调动的主要原因,平西挺进军挺进报需要办报的人才。需要他弃枪拿笔,这只是原因之一。

而据说真正的原因,就是一分区有人忌讳杨浩会记仇,怕有一天杨浩提着枪找上门来报复,所以将杨浩远远调离开一分区地盘。以后杨浩奉调回来,又要他弃笔拿枪,留在司令部系统,说明对他的防范心减小了。

好在由于当时驻地条件的限制,一个村子只能驻得下一个机构,司令部与政治部很少驻在一起,他们两个机构的干部不常见面。否则被毒打者和打人者经常见面,那将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

李青川还说:“你记得前些天,敌工科长刘原亮,突然带着几个政治部的干部来找咱们吗?问了一通李铁石的情况,平时都跟谁常交往?跟谁的关系最好?问他刘原亮什么原因?他还支支吾吾的不说实话。看来,当时把咱俩都当成嫌疑人了。“

“他李铁石跑了,跑就跑了呗,有什么可保密的?一分区跑的人多了,还在乎一个小参谋李铁石?刚才我气鼓鼓的去找刘原亮,你小子拿我当可疑分子,老子要跟你算帐。结果刘原亮不在,碰上侦察股长韦统泰,那个山东人。”

“他跟我说,那次刘原亮来调查,是杨司令的吩咐,要查明两件事,一是李铁石几个分区机关干部叛变,是不是这里有敌人的特务组织策反的?二是李铁石有没有带走什么文件?调查的结果令人放心。李铁石他们是受不了这个苦才跑掉的,跟我们并没有血海深仇。杨司令当时说:跑就跑吧。强留客,留出仇,不如不留客。我们现在太穷了,留不住这样的人。狗都不嫌家贫。他们连狗都不如。由他们去吧。”

接着跑掉的是分区机要科的电台台长刘长生,又一个经过长征得到组织上极度信任的红军干部,而且掌握着许多一分区最机密的消息。

他是在大约立夏时候悄悄跑的,正是新粮还没有下来,一分区由于断粮,每人每天四两黑豆玉米核糊糊,幸好野菜树叶都下来了。他跟李铁石他们结伴跑不一样,他是自己一个人悄悄溜走的,临走时还带走了全晋察冀军区的电台密码和联络呼号。

他也到了易县县城,投奔了赵玉昆。一分区所属的各团也不时传来消息,某个团的某个干部或战士悄悄跑了。有的是不辞而别,跑回自己家去了;还有的跑到了敌人那里,叛变投敌当了汉奸。那时候,几顿饱饭就可以引诱一个人叛变投敌,分区开始提倡“贫贱不能移”的气节教育。

那个时候,一分区机关粮站,专门负责保管分区各部队军粮的地方,一个姓李的司务长因饥饿难忍,利用职务之便,贪污了五斤小米被查了出来。

五斤小米,一听就知道,无非是饥饿得久了,馋粮食吃,自己给自己“改善”了一下。司务长被抓住后,悔恨交集,根据晋察冀军区下达的“贪污五斤小米以上要被枪决”的指示,司务长自己要求执行枪毙。杨司令是“慈将”。考虑再三。终于网开一面。没有枪毙司务长,从宽处理。

为了搞活经济,增加收入,一分区号召干部们进行“生产自救”,每个干部都要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生产任务。分区机关各部门分别建起了自己的卷烟厂、中药店、白铁铺、油漆店,造纸厂、织布厂。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