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种种迹象都表明了鬼子要对冀中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扫荡,如果冀中的抗日武装提早做了准备,怎么还会遭受重大的损失呢?这就得从事后的分析中去找原因了。
日本鬼子进行五一大扫荡,冀中、或者晋察冀军区事先知道不知道?据说是知道的。据说,冀中的五个军分区,只有十分区没有建情报网点,只建了个情报站,其余各军分区都有消息灵通的情报网点。
1942年五一大扫荡前夕,冀中军区七分区驻石家庄的情报站已经发现了日军第八混成旅团要与一一〇师团换防,以便一一〇师团集中兵力近期对冀中进行扫荡。甚至情报明确到敌人在平汉铁路线一带大量增兵,表面上要“声西击东”,打着扫荡冀西的幌子,真正的目的是对冀中进行“拉网式”大扫荡。七分区领导将这一情报及时上报给了冀中军区领导。
五一大扫荡前在冀中八地委工作的罗玉川,回忆说时任冀中区公安部长的张国坚,扫荡前两次向冀中党最高领导黄敬说敌人要扫荡了,但黄敬注意不够,没有及时研究布置。
五一大扫荡以后,日军一一〇师团参谋长中村三郎曾回忆说:“根据盘问俘虏的口供:中共方面早在3月间就觉察到我方此次作战的企图,并在4月20日发出了反扫荡的指令。”
既然知道了鬼子的扫荡计划或企图,冀中领导为什么不预先将干部和部队转移到外线,以致遭受到很大的损失?
反扫荡以后,冀中的干部自己总结,最大的失误在于“该走的时候没走,该回的时候没回。”
日本华北方面军发动的冀中五一大扫荡,动用的军队是日军五万名、伪军四万名。如果按照当时日本军对八路军1比6的战斗力来计算,如果想与这五万日军打成平手,需要集结三十万八路军才行。这还只是理论上的计算,不是实际力量的对比。
实际力量你是没有办法相比较的。日军控制着铁路、公路交通。有完善的后勤保障,武器弹药、粮食物资都非常充足,此外还有空军的支持和伪军的协助。八路军没有实力与日军面对面对抗。
对抗不行,你可以走。但没有走,还想看一看是否能在鬼子的扫荡中坚持下去。这就是“该走的时候没走”。
李振军当时所在的抗三团经常活动在冀中的定南、深南、无极、安国、安平、饶阳等地区。这里是冀中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六分区和七分区。
1942年5月11日,日寇的“分进合击”和“铁壁合围”达到高潮,抗三团配属各分区的三个大队随分区机关相继突围,转到了外线。但团部和直属大队都未能及早跳出合集圈,在深县南部两次被鬼子重兵合围。损失惨重。当时。团部立即作出决定:队伍分散。各自隐蔽……。抗三团的同志们立即被冲散,夹在哭天喊地的群众中各自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