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 第二节 六十发子弹(2 / 2)

这还不是让杨棒子最心焦的事情,刚才转了一圈,虽然两个小团从军营镇带来了不少的弹药,可一分配下去,还是远远没有达到自己预想的配额,目前每个战士平均才三十发子弹,一人两颗手榴弹都不到,这也是杨棒子白天没让再接再厉围歼这股鬼子的主要原因,战士们就几发子弹那不是送命呢吗?

在全部十一分区从成立到现在的时期,整个八路军的子弹都是非常匮乏的,主要的武器装备和弹药都要从战场上的缴获中来获取。而只有歼灭战、拔据点,才会有比较彻底的战场缴获,其余未能全歼敌人的任何战斗中的战场缴获是微乎其微的。

十一分区在整个晋察冀军区中的地位比较特殊,因为它本身就是反扫荡时成立的,然后一天都没有消停过的和鬼子血战,鬼子盯得紧,打大仗的机会就多,缴获也就多一些,另外杨棒子会倒腾,所以十一分区部队越打越富,武器装备较之其他部队都要好,每个战士配备的子弹也多一些。

看当时子弹比较充裕的日本鬼子的士兵配备,日常的子弹配备是120发(腰前两个皮子弹盒,每个装30发;腰后一个大皮子弹盒,装60发;所以战时每打死一个鬼子,八路军战士先去翻鬼子的子弹盒),临战时子弹配备达到200发。

这就是说,在十一分区所有部队中,只有直接隶属于十一分区司令部的警卫连享有同日本军一样的子弹供应。而其余分区部队,无论主力部队还是地方部队,都远远不具备这个资格。

八路军不像日本军,享有日常子弹标准和战时子弹标准。八路军享有的子弹标准,是在每战之后的缴获分配。1943年年底以后,十一分区同六分区合并后,原隶属六分区的军营镇的兵工厂也一起归并了过来,周冬瓜管理下的修配所当时主要三大项工作:组装自制的手榴弹和地雷,修理各部队损伤的武器,尽可能利用从各部队回收的废弹壳制造子弹。

军营镇八路军兵工厂制造的子弹,当年被部队称作“二槽货”,不仅射程不远、杀伤力不大,还常常碰上打不响的“臭子”,比如这次在走马驿围攻战前,杨棒子储备的子弹,十一月由分区供给部下发给各团供给处的子弹补给,缴获的新子弹是和自制的子弹搭配下发的。

手榴弹缴获的数量很少,基本上下发部队的手榴弹都是自制的。这种手榴弹比日军装备的甜瓜手雷差多了,日军在百团大战后的总结中记载:八路军“手榴弹极为丰富,但系粗制品”。

就这还不能敞开供应呢,周冬瓜知道前面打得激烈,弹药消耗大,修配所的工人们连轴转的生产,就这样两个小团带来的手榴弹才五千多枚,还不够没个战士分两颗的。

几个参战团的统计数字还没有最后报上来,单十七团的刘大屁股粗略地统计了下,光是龙门村河谷口到南刀咀这一仗,十七团就消耗了子弹将近四万发,手榴弹千余枚,消灭了多少鬼子呢?六百多人!平均六十多发子弹打死一个鬼子!

这还没算也参战的十八团的呢,因为十八团在龙门村还打鬼子的后卫部队了,战斗消耗还没有统计完,估计等他们也统计出来了,这个比例会更大,差不多七八十发子弹才打死一个鬼子!

照这么打,真的是打的钢铁消耗呢,补充上来的子弹分下去才每人三十发,还都是翻新弹!

唯一让杨棒子高兴的就是自己的高徒樊大胆从鬼子那弄来了子弹,红石楞子那边的地方同志把特训营派人送下来的枪支弹药还有那两个鬼子军医,一起送到马头关时,杨棒子的心里这才松快点,有这些子弹做后盾,这仗才算是打的有底气了!

杨棒子操心子弹的问题是对的,你看人家清水联队,都被打的残废了,每个士兵还有百发子弹的保有量呢,从龙门山那一路突围下来,重武器是丢光了,可子弹还是有储备的,打防御战清水估计支撑一天没问题。

后半夜,马头关这除了零零星星地一两声枪响,基本敌我双方是相安无事的,鬼子是等待援兵,八路呢是补充弹药休养体力等待最后一战,快黎明时,杨棒子接到了上下河沿那边特训营的报告,日军开始猛烈进攻了!

那支被一分区和太岳区袭扰阻击的救援队,终于在黎明前赶到了上下河沿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