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太和殿听封(2 / 2)

医无禁地 名人暗事 1325 字 2022-11-20

司空杜如晦,倒是上前面圣:“万岁,黄壮士自谏及是,如今宫里宫外瘟疫横行,原有的几个太医,都已年迈,青黄不接之际,就准奏他为太医吧。”

听了杜如晦的举荐,太宗并未直接否定,只是委婉一句:“这小医,的确医术高明,无人能敌。可他救下寡人时,靠的是勇猛无畏,似乎跟医术没什么关系。”

现在朝中的这个班子,不少都是父亲李渊在位时的老部下,太宗只想平稳过渡,不想兵戎相见,所以每天早朝,都如履薄冰,讲究方式,表面尽量保持一团和气。

一品司空杜如晦,想想皇上的话,不无道理,黄小禅虽为小医,可人家却靠的是绝世武功救驾立功的。

见众臣再不言语,太宗开口了:“我泱泱大唐,百业待兴,缺的何止是几个区区太医,更缺的是文韬武略辅佐江山社稷、治国固疆的旷世良才。”

听了太宗的话,群臣为之一振,对呀,招贤纳士,新老交替,是保持朝廷这颗常青树不败的根本,谁反对招贤纳士,谁就等于的以老卖老。

于是众人齐呼:“万岁英明,万岁英明!”

太宗不失时机,手拍龙案,一锤定音,当众一道圣旨:“乡医黄小禅听封——念你年少才高,救驾有功,朕封你为大唐刺史,上谏朝纲,下监州郡,赐调兵虎符一枚,钦此——”

黄小禅长袍一甩,上前叩谢:“皇恩浩荡,小臣领旨。”

唐初的官制,仍保持隋时体系,刺史,分为上州、中州、下州不同品级。

而太宗特封的“大唐刺史”,起码抵得上上州刺史,从三品,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

刺史,其主要任务就是明察暗访,督监各地地方官的施政情况。皇上又把调兵虎符赐予他,无疑就是保证他随时随地有权调兵应急。

文武百官无不惊叹羡慕:如此高规格的册封,简直是贞观以来罕见的一次。

可人们想想,也不免叹服,谁能有着叫病人起死回生之术?谁能在生死攸关之时保住太宗一命,还不是人家身怀绝技、文武全才的小生黄小禅吗?

其实人们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皇上已经心知肚明了,这个模样七分象自己的黄小禅,竟是他与那个“天竺美女”一夜情的结晶,自己不敢拿到桌面上的私生子,尽管他为女尸所生,可毕竟是自己的亲骨肉。

其实,作为一代明君唐太宗,当时开国之初,身处的局面很复杂,一系列深层次的东西,扰得他整日寝食不安——朝中老臣们居功自傲,面和心不合;因争太子之位,**嫔妃之间,内斗日趋激烈;大政不畅,一些地方官各怀心腹事,聚草屯粮;疆土不固,高丽、突厥、吐蕃、南倭、天毒、波斯等国跃跃欲试,纷纷派奸细打入大唐境内,有的还派来一批美女杀手。

为此,当时太宗太需要一个黄小禅这样有着旷世奇才,骨子里流淌着自己的血统,却永远不可能跟其他皇子争太子、争江山的人来助自己一臂之力了。

摇身一变,今非昔比。

新任大唐刺史黄小禅的府邸,设在义宁坊内,义宁坊在开远门边,离大理寺不远,在整个长安城的西北角。

送这皇帝新封官员回府的时候,长安街满街筒子的人都追着看,一看如此一张面貌清秀的娃娃脸高官,稳坐在卷帘的八抬大红轿上,百姓们无不咋舌称赞,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这府邸以前住过三品要员,又重新粉刷修建,门口一对趾高气昂的石狮子,大红门上的门匾,和府内上上下下的灯笼上,都换成了“黄府”字样。

朝廷分发下来的官服、银两、绢帛、锦缎、轩轿、马匹,外加家丁五十、丫鬟五十,卫护五十,都一起送到。

高官得坐,骏马得骑,一夜间,官至三品,按理说,欢呼得心脏都该跳出来,可黄小禅不,他却在想另一件事情:明天是八月十五,自己还有个不见不散的约定……</dd>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