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五部(1 / 1)

匈奴是部落制度,现在主要是有五部构成,五部事实也是五个大部落而已,甚至可以说是部落联盟。由于游牧民生产效率低,要大片草场才能供养牧群,养的人就更少了,所以通常分散很开来放牧。在非战争时期,一般而言,各部都是以部落或家族为基本单位,按一到三千这种人口规模,在辽阔的草原上游荡放牧。在本族内部,这些部落又有核心部落、嫡系部落和外围部落之分。核心部落受族长者勒布吉亲自控制,与本族决策层联系最为紧密,嫡系部落次之,外围部落则最为疏远。而像者勒布吉这样的大首领,手下部落数以百计,平素里,连他自己也不可能搞清每个部落目前在哪里栖息。尤其是各外围小部落,就象黄尚龙的华族兵不过300,人不到1000,黄尚龙连者勒布吉脸长脸短都不知道。

他们的军队通常由各个部落小首领带领本部族战士,自备武器、马匹为大部落首领效力。其军事制度脱胎于围猎,通常十人中立一总领,属九人而行,不许错乱。这种出则为兵,入则为民是草原实际情况决定的,没有足够的资源供养军队这种消耗极大的群体,就是常备军也要靠自己围猎、放牧解决部分补给问题。只有象五部这样的大首领才有一支常备军,这需要好多个部落输送牲畜、财货,才能来供养的起来,而不是象汉人那样靠收田赋就能供养部队。一般而言,除非发生关系全族兴衰存亡的大战,外围部落是不动员参战的,强大的核心部落、嫡系部落就足以完成作战任务。外围部落的任务是在战前或者战后向参战部落输送牲畜、财货,提供后勤支援。当然如果战争中某个参战的核心部落或者嫡系部落的人员损失非常惨重,首领也会根据形势,将其与某支外围部落合并,并把这支新成立的部落纳入核心或嫡系部落的范围。因为可以在族内的地位大幅提高,获得很多好处,外围部落也很乐意受到首领青睐,被纳入本族的决策内圈。

而现在既不是大战也没有纳入核心的机会,明摆着者勒布吉把他们当炮灰送到前线,糊弄呼律齐的。本来南部匈奴作为人口最多,条件最好的地方,最多可以动员十万以上的兵员,而者勒布吉更有一支达8000人规模的常备军,要知道现在的匈奴王呼律齐手下的中军也不过两万人。但现在者勒布吉就派一个茨勒带了3000人,其余都是外围部落你300、我500胡拼乱凑而来的。看来前景不容乐观啊!为了不当出头鸟,黄尚龙下令盔甲和先进武器都先收起来,不准示于人前,黄尚龙明白在这支杂牌军队中同样有不少各方势力在潜流暗涌,为了自身的安全,他行事十分低调,尽量不引起他人的注意。本来和各部交往多由贾誉负责,语言不通的黄尚龙出面本来就少,现在更不起眼了。所以在三万大军中黄尚龙的三百人犹如清水里的沙粒,绝不显眼但又一目了然:因为华族做生意的名声早传开,最不能忽略的是他们的样貌和招牌样的车队和海量的物资,本身就是引人注目的事情,无论他怎样小心,走到哪里都避不开有心人们注视的目光。无奈之下,他只好挨着老相识棘栗谙部合茨温、合勒埃兄弟的营地扎下帐篷,将其倚为支援,并且减少在外活动的时间。棘栗谙部也是在西部游荡时认识的,两边联络较多,算是朋友。他们人口不多,不到2000人中老弱还不少,士兵也不过千把,一直对加入核心很上心,这次兄弟两个带了500人。

让他欣慰的是,大军名义上的最高长官茨勒只见过他一次,不过去了之后才发现只是要订购大批烈酒和布匹,是帐下的大当护接待了他,他连话都没多一句就出来了。茨勒大约五十多岁,头发夹杂花白,显示他已经过了盛年期,但严峻的脸庞、冰冷的小眼睛显示着久为上位者所具有的威势,配上饱经风霜的面孔与额头深深的纹路,让人不敢质疑他的意见。

这是一位打过四十多年仗的老将,对这杂牌军队的控制能力还不错,在他严厉要求下行军速度被控制在每天百里左右,但因为环境原因,特别在过北部的乌素毛东沙漠时,就必须根据水源关系调整。好在这些草原的汉子,都不是骄生惯养的,作为小部落首领,都有两把刷子,虽然没有正规训练但常年的马背上摸爬滚打,在如此高强度的行军中竟然很少有人掉队,这在一般部队是不可能出现的。让黄尚龙真正认识到游牧民族战士实力果然不是虚传。手下士兵看来要真正成为骑兵中的王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也让他看到了一些弊病:这里每个首领都管着自己的部队,他们带来的武装力量也更多的为自己服务。而这些家伙们身处外围,经常因为草场、水源、猎物分配问题打打群架、搞搞械斗,有这些因素的存在,久而久之形成了的小环境。要让这些本身就矛盾重重的家伙们合力构建一个防守严密的营地,开始的几天还勉强可以,但离开南部没多远,这些人就闹开了。虽然他们一直想朝传统的大贵族们靠近,但因为内部复杂的原因从来没有被真正接纳过。可谓离心离德,下面勾心斗角很多,真打起来恐怕就会乱套了。加上他们实力弱小,远离了大多数成规模军事行动,所以只能各自为战,谈不上合作。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