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再次赴宴(2 / 2)

在函件中,张作霖特意对孔祥熙吹捧了一番,白纸黑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孔祥熙仔细看完张作霖的信件并听完信使对东北情况的介绍后,便陷入了矛盾之中:自己千里迢迢到东北去为张作霖效力不划算,何况现在身为阎锡山的参议又怎能弃近求远呢。他以为。还是张大帅的条件不够“优厚”。

孔祥熙热情接待了来使之后,请其转告他对张作霖的谢意,又强调自己办铭贤学校的重要性,接着就向这位专使大肆吹嘘了 “铭贤”学校的所谓培养“英才”取得的伟大成就。

最后孔祥熙婉转地说:“请转告督军,铭贤学堂是我一手创办, 我不能轻易离开。”

在信使回到东北以后,向张作霖作了汇报并说明了孔祥熙的情况。张作霖听后闷闷不乐,但嘴上又不好说什么。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孔祥熙的真实思想,对孔祥熙作进一步的拉拢,张作霖又亲自致电孔祥熙,请他赴奉天会晤。

孔祥熙不想成为张作霖的幕僚,却想和张作霖建立一种密切的关系,为今后的前途打下良好的基础。于是1917年春天,孔祥熙带上准备好的高级礼品,亲赴沈阳会晤张作霖。

孔样熙被张作霖视为上宾热情接待。当听罢孔祥熙不能离开“铭贤”的理由后, 张作霖非常失望并仍劝孔祥熙三思。

张作霖拍着孔祥熙的肩头说:“老弟啊,白山黑水,任君驰骋。”

孔祥熙答道:“谢谢!只是这次行前匆匆,铭贤事务未曾交待。待我回山西物色好校长人选,当即北来效力。”

话已至此,张作霖也不好再作强留。

在沈阳孔祥熙同张作霖进行了多次的密谈,相互之间取得了一定的默契和信任。虽然孔祥熙没有留在张府任“参议”,却给张作霖提供了不少山西的情况,并一再地向张作霖表示了自己忠诚之心。

当时为了进一步拉拢孔祥熙,张作霖还在孔氏临回太原前,特意派人送来东北特产的狐裘、人参等贵重礼品。对此孔祥熙自然客套一番之后,照单全收完事。孔祥熙此行返回山西之后,自是同张作霖函电不断互通信息,彼此建立了相当密切的 联系。

依然是一晚上的闲聊,徐彦卓依然是不动声色,孔祥熙与宋蔼龄依然是一头雾水。

……

第三次赴宴,孔祥熙见到了吴佩孚。

1918年3月,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通电反对北洋军阀的北京政府并号召北伐。段棋瑞则要以武力统一的手段,巩固其反动统治。担任第三师代理师长的吴佩孚率兵大举南下,每次开战他都冲 杀在最前面,靠着他内心想当湖南督军的野心,其所部连克岳州、长沙、衡阳。这样一来,本来属于晚辈且名不见经传的吴佩孚声名大振。

可是结局却出乎人们的意料,段棋瑞将督军的位置给了皖系亲信张敬尧,只授给吴佩孚援粤军副司令和孚威将军的虚名。吴佩孚大失所望愤怒至极,一气之下公开发表“罢战求和”通电,与段棋瑞反目相向。

孔祥熙认为这是自己和吴佩孚建立友好关系的大好时机,立即亲拟了一封电报公开发表,吹捧吴佩孚为“有识之士”。拍发电报孔祥熙的目的十分明显,一方面通过这份电报公开表明自己对时局的态度,另一方面他也想同吴佩孚这位“有识之士”建立关系。

吴佩孚在堆积如山的响应推崇电函中,发现了孔祥熙的电文,竟大喜过望。吴佩孚对孔祥熙其人也有所耳闻,知道这位阎锡山的高参并非凡人。当下便提笔复函孔祥熙,邀孔祥熙“出山为助”,代为运筹帷幄。孔祥熙则仍以对待 张作霖的态度对待吴佩孚。

他回信说:“自己正在兴学救国,手上的铭贤校务丢不得,只能对大帅的盛情好意深表感谢!”

吴佩李大概看出孔祥熙不愿轻易离开山西,也就没有再加勉强,只又复了一封信给孔祥熙,信中说了一大堆客气话,对孔祥熙兴学救国的理想与抱负表示“钦佩”, 并誓与孔祥熙结为“神交”。看到这些字句,当时的孔祥熙真是心里甜滋滋、脸上乐融融。

就是这样的鱼雁往来,让两人建立了“神交”。(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