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俄国是人少地多的国家,而贵族地主收取地租的对象也不是单个的农民,而是由上百户农民组成的有自治权力的公社,这些公社可不是地主的爪牙,而是农民用开会选举出来的!没有爪牙的地主自然也不可能压迫剥削的太凶。所以俄国农民日子虽然不好过,但其实也不太难过,喝多了肯跟着闹事的不少,真要造反就没胆子了……
所以搞了多年的农民运动不见起色之后,在波兰的俄国革命领袖们终于意识到光靠农民是不可能成功的。因而新成立的俄国民意党(比历史上早出现)就将目光转向了“政治革命”,先推翻沙皇夺取政权,然后再实行“社会革命”,依靠俄国农民在传统村社中表现出的社会主义本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而实现“政治革命”的方式,则是组织和训练革命战斗小组渗透到俄国的各个城市中去进行恐怖活动和宣传,企图以此唤醒民众。同时,还组织实施对沙俄高层人物的暗杀,光是针对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刺杀就多达6次!
而巴枯宁的得意门生涅恰耶夫则是组织各种恐怖和刺杀活动的高手,甚至还专门编纂了一部指导这一类革命活动的理论教材《革命者教义问答》。用及其直白的语言,将革命者特别是一个革命领导者应该具有的素质和行为准则阐述的一清二楚。
不过,正是由于语言太过直白而毫无掩饰,使得不少在华沙的革命领袖极其反感这位年轻的俄国革命者。但是在俄国国内,却不是年轻人因为简明易懂的《革命者教义问答》而迅速成长为一位优秀的革命干部,同时也成为涅恰耶夫的追随者。
“让涅恰耶夫再去谋刺沙皇?”马克思冷冷地问。
“这倒是个不错的建议,尼古拉皇太子是个病秧子,而且远没有其父精明能干,如果让他掌握俄国,对革命是有好处的。”巴枯宁面无表情地回答。
“我看不出好处在哪里?”恩格斯反驳道,“除了激怒沙俄让他们发动入侵波兰的战争。”
巴枯宁微微一笑。“这不是明摆着的?法国和德国不会坐视波兰灭亡!他们会打败沙俄的,而沙皇的失败,就是革命的胜利!”
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同时吸了口气,冷冷地瞪了巴枯宁一眼。而巴枯宁却冷笑两声,也还以阴冷的眼神。
现在,巴枯宁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关系越来越坏了。除了社会主义,他和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共同的想法了。特别是在俄国革命的问题上,分歧已经大到了难以弥合的程度。两位导师认为俄国已经走上的资本主义道路,而且资本主义已经开始高速发展,现在的重点应该是发展工人运动,而巴枯宁则不承认俄国已经是资本主义国家,坚持认为俄国不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只能通过革命推翻沙俄,然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不过,这还不是双方最大的分歧,最大的分歧在于实现俄国革命的手段,巴枯宁期待一场让沙皇失败的世界大战……(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