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非粮不战(1 / 2)

对于仇鸾来说,仅余五千的大同军自然谈不上靖难,却是他赖以在鞑靼安身立命的本钱,得知这个消息如同五雷轰顶,顿时如丧考妣地嚎哭起来。最难为他的是,一边嚎哭,一边还要偷眼看俺答的脸色,生怕触怒了这个新主子。不过,他现俺答呆若木鸡地站在帅帐门前,表情凝重如万年难化的冰山,想必俺答心里也是十分难受,暗暗松了一口气,哭得更加起劲了!

也只有愚蠢如猪的仇鸾才会这样想。自开战以来,鞑靼全军阵亡人数已过了五万,俺答本部因是主力,伤亡也逾三万有余,俺答都没有放在心上,怎会在乎他那毫无战力可言的五千叛军?只是此事确实令俺答十分头疼:大同军全军覆灭之后,又派谁去为大军征粮打草?莫非在如今紧张的大战之时,还要从鞑靼精锐之师中分出一部剽掠以资军用么?而且,就算分兵去剽掠,明朝京畿各处百姓都已逃离,又能从哪里抢到粮食牲畜?那支由戚继光率领的骑兵又能安然任凭自家兵马征粮打草?

看着薄雾之中若隐若现的北京城,俺答第一次觉得竟是那样的遥不可及……

呆立了一会儿,俺答对身边战战兢兢,连大气也不敢出一口的侍卫说:“传令各部领、各位平章来议事。”说完之后,转身就要进帅帐。

仇鸾被俺答封为大同王,地位较军中平章还要高出一大截,闻言赶紧抹干了眼泪,要跟着俺答一起进去。俺答突然又收住了脚步,转头对他说:“大同王爱兵如子,听到这样的消息自然十分悲痛,且回自己帐中好好歇息,就不必与会了。”

仇鸾这才意识到,没了大同军,自己这个“大同王”在俺答眼中已经一钱不值了,顿时就象是被抽去了脊梁的癞皮狗一样,瘫软在地上。

俺答看都懒得再看仇鸾一眼,对侍卫说:“来人,送大同王回去歇息。”说着,转身进了帅帐。

果然,大同军全军覆灭的消息引起了各部领和军中将领的一阵骚乱,先前主张撤军回大漠的部族酋长们顿时跳了起来,什么“胆小鬼”、“窝囊废”之类难听的话也都说了出来,虽说口口声声都在指责仇鸾,但说了不少“我早说过那些连君主都能背叛的人绝不可信”之类含沙射影的话,其中隐含的怨气分明是冲着起意大举入侵明廷的俺答来的;而先前主张继续攻城,灭明复元的少壮派酋长和军中将领如今都不吭声了,只将眼睛盯着俺答,要听他如何决断。

俺答脑子一片混乱,就此撤军还是不甘心,可眼瞅着军粮不济,这仗又该怎么打下去?

见俺答任凭帅帐之中吵翻了天还是一言不,终于有位资格甚老的部族酋长忍不住站了出来:“各位,各位!在这里吵上三天三夜也吵不出个法子来,照我说,该当与明朝议和,让他们进贡!”

这句话一下子点醒了那些主张撤军回大漠的部族酋长,千里跋涉到了北京城下,驱赶着儿郎们没命地厮杀,让多少本该在蒙古包里喝茶吃手抓肉,本该在大草原上牧马放歌的小伙子埋骨他乡,这些都是为了什么?还不就是为了俺答给大家伙儿说的大明皇帝老儿的皇宫里金银珠玉绸缎棉帛应有尽有,只要打下了北京城,这些东西都可以搬到自家的帐篷里去;还有就是明朝有数也数不清的牲畜、奴婢,都可以归各部族所有吗?若是能不动刀兵就能得到这些,谁还愿意冒着明军的炮石箭矢去打仗啊!

吵闹声再一次差点掀开了帅帐的顶幕,不过这一次是那些主和派自己吵了起来――为了进贡的数额,在这个问题上,各部族领不但充分扬了民主,还多多少少体现出了蒙古人的仗义、豪爽,每当一个不切合实际的数额被提出来之时,总会有人跳出来反驳,言辞确凿地说据他了解,明朝一年的赋税才有多少多少,这样的数额他们是绝对拿不出来的……

在贡品的分配比例上,各部族的意见倒是出奇的一致:以出兵多少分配。谁也不敢提不论大小平均分配的建议――此次进兵,俺答部出动了十五万人,占总数的四分之三,只要他们不起独吞之心,其他部族就算是万幸了,哪里还敢打别的主意!

俺答一边听着那些主和派部族酋长的争执,一边在心里冷笑:想得倒是挺美,可是,明朝那个嘉靖皇帝既然在大军刚刚抵达北京城下之时,便以“你要战,便作战”六个字强硬拒绝了自己求和之议,如今两军厮杀近月,死伤军卒无数之后,又怎会同意议和进贡?最现实的最理想的大概也就是答应入贡通市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