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军事威慑(1 / 2)

兹事体大,第二天傍晚时分,严嵩派儿子严世蕃悄悄送来了兀良哈三卫的《求贡书》及蓟辽总督陈敬然的奏疏。黄台吉看过盖有三卫印信的《求贡书》之后不再怀疑,派人星夜兼程,赶回塞外向俺答报告。

未蒙皇上特别恩准,将朝廷公文从内阁带到私邸就是死罪,更不用说是将军国机密要事泄露给夷狄外寇,冒着抄家灭族的风险的严世蕃可不能白跑这一趟,毫不客气地敲诈了黄台吉五千两银子。加上前一天送给严嵩的五千两谢礼,黄台吉一共花了整整一万两。

可惜,黄台吉万万没有想到,一万两银子买到的消息,其实是明朝有意要泄露给他的,就在他主动提出要出兵讨伐兀良哈三卫的前一刻,严嵩还在苦思冥想该如何把话题不露痕迹地引到三卫身上。

事情倒还真的确有其事。良哈三卫撤回辽东的消息被边镇侦知并上奏朝廷,明朝上上下下都意识到俺答纠结起的各部联军已分裂,立刻指令蓟州、辽东两大军镇通过各种渠道与兀良哈三卫联系。三卫与鞑靼公开决裂之后,也有心投靠明朝换得庇护,双方一拍即合,正在秘密商议封贡之事。当然,在将此事告知黄台吉时,严嵩是否夸大其辞,就不必深究了。

说起来老严嵩也不容易啊,既要让俺答心生畏惧,还不能让他太害怕,这一番唇枪舌战,看似漫不经心,其实每一句话都在他的心里反复斟酌,甚至每一个字都经过了反复推敲,所花费的心思不亚于当年与夏言争宠……

为了进一步窥探明军战备情况,黄台吉提出要参观明朝新组建的禁军,这又正中明朝下怀,朱厚熜不但同意了他的请求,特地安排明军最精锐的营团军为远道而来的鞑靼贵客演武,还明确指示绝对不能藏私。高拱等人知道皇上的用意,很识趣地将无法与蒙古铁骑一较高下的步兵、骑兵雪藏,只调动了神机营参演。走在最前面的,是扛着短粗火铳的火枪队。

火枪队采取了在军事史上堪称划时代的革命的线形队列,在北京保卫战中德胜门之战初次登场亮相便取得了不俗的战绩,疾冲而来的鞑靼骑兵一排一排地倒在密密麻麻的枪弹之下,给所有鞑靼军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梦魇。因此,黄台吉铁青着脸,死死地盯着排着整齐的队列,迈着雄壮的步伐,走过阅兵厅的营团军火枪队,似乎要用犀利的目光将这三千名火铳手全部杀死,为战死在德胜门外的草原健儿报仇雪恨。

不过,渐渐地,黄台吉的目光由仇恨变成了疑惑——明军火铳手所扛的火铳与往日他所见过的火铳有所不同,短粗枪管上插着一尺多长的利刃,在阳光下泛着清冷的寒光。他实在按耐不住好奇心,便试探着开口问陪同他站在阅兵厅上观看演武的高拱和俞大猷:“塞外野人孤陋寡闻,敢问高大人和俞将军一句,这些兵士手中所持的火铳之上,怎么还插有尖刀?”

高拱解释道:“二殿下有所不知,这是皇上特为火铳手设计的军器,钦定名曰‘刺刀’。”

尽管朱厚熜经常会莫名其妙地做梦,然后赐下“得之天授”的图谱、秘方,使明军的火铳已由以前的火绳枪悄然进步到了燧枪,火药也改成了威力增大数倍的黑火药,火铳的射程和射都大大提高;再加上看似简单却十分实用的线形队列,明军单兵火器的威力有了质的飞跃。但是,由于黑火药燃烧之后会出大量烟雾,影响火铳手的视线,且放铳之后有大量的残渣留在药室,甚至还会堵塞点火的尾銎,因此一名火铳手最多只能三铳,极大地限制了火枪队以及线形队列的威力;而且,火枪队在战时必须排在本阵最前方放铳,当敌人骑兵冲来之后,却要撤到盾牌手和长枪手结成的坚壁阵之后,容易造成阵型的混乱。元旦演武之时,荣王阿宝看到火枪队往阵营后方撤退,说了一句外行话:“为何不给火铳手上刀枪,让他们也留在阵前杀敌?”遭到了英国公张茂、成国公朱至孝等军中硕勋的耻笑,却令朱厚熜突然想起了后世大行其道的刺刀——步兵最重要的辅助兵器之一。

随后,他便颁下圣谕,并赐下图谱,命令兵工总署突击为火铳加装尖刀。这种尖刀被赐名曰“刺刀”,长逾一尺,宽约寸许,两边开刃,可劈可刺,平时卸下来装在皮套之中随身携带,战时将刀柄安装在一个紧箍在火铳短粗枪管上侧的卡座之上。交战之时,火枪队仍排成线形队列,远来之敌铳射击,待敌欺进之时还能与之近战,甚或在面对高冲击而来的骑兵之时,还可以在盾牌手的掩护下结成坚壁阵迎敌,既使火铳手能在战场上自保,战斗力也有很大的提高。

此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困难。朱厚熜根据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三八大盖”的制式画出的刺刀图样简单,工艺并不复杂,选用精钢打造也只是稍费时日而已,只是那枪管上的卡座却很不好办,令兵工总署军器局一帮专家大伤脑筋。后来经过多次实验,还参考了古代常用的机枢暗扣的设计方式,才勉强达到了皇上提出的“不能影响瞄准射击,且要拆卸自如”的要求,开始定型生产并装备部队,目前唯一拥有成建制的火枪队的营团军神机营自然也就最早换装了这一新式武器。

俞大猷感慨地说:“皇上天纵睿智,赐下御制图谱,为我营团军神机营众将士平添一大克敌制胜的法宝,将士们试用之后,无不感怀圣恩,欣喜若狂!”

俞大猷说的一点也不夸张,所有人第一次见到这项由皇上亲自提出的革新技术,都是无比诧异,继而便啧啧称奇,随即更是赞不绝口。

黄台吉自幼随父征战,时常与明军交手,对明军火铳的厉害知之甚详,不过,他自认为蒙古铁骑骑射本领天下无双,强弓硬弩的射程也未必就输给火铳,远战之时可一面从四方簇射,一面高冲锋,只要冲入敌方火枪队的阵前,孱弱的明军士兵凭借火铳上只有一尺多长的刺刀,如何能与蒙古骑兵的斩马刀近战?因此,听高拱和俞大猷这么自吹自擂之后,尽管他的心里也暗暗为之担忧,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只凑趣说了几句恭维的话。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