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美食(1 / 2)

这样的场景不只在蓉城随处可见,在整个三川都是如此。三川人的生活大多悠闲,对美食的追求更的从不松懈。

于是,在三川,一个地方有美味时,总有无数老饕慕名而来,排队等候也只为品尝心中的美食。

所以,在三川,判断一家店好吃与否只需要看店门口是否有人排队即可。看见大中午还有这么多人等在这家店门口,毛玥就对等会能吃到的绵州米粉充满了信心。

绵州米粉在整个华夏内都是独树一帜,相传三国时,蜀主刘璋与刚入川的刘备相会于涪城(绵州)东山,刘备早就听说川人擅长烹饪,就提出品尝当地美食。

刘璋就说:“闻此山中一人家,其妇善烹饪,祖传以大米磨浆,制成丝,辅以鸡鱼肉等自制作料,开水烫熟即食,汤鲜味美,百里名盛。”

于是,命令手下将这名主妇叫上山来做了一道菜,还没上桌,刘备及众将就闻到一股妙香的味道。一会儿工夫就吃了个精光。吃完饭,刘备顿时来了精神,手下众将也一个个笑逐颜开。

从那以后,绵州米粉就成了绵州当地最盛行的美食,米粉的清香遍布整个城市的上空。

即使这样,在绵州上千家米粉店里,手艺也是有高下之分的,眼前这家店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等待了二十多分钟之后,毛玥和二哈终于品尝到了美味的米粉,看着碗中细如蚕丝的米粉,郑叹也急的喵喵叫。

只是,米粉店内人来人往,毛玥也不好意思直接用别人家的筷子和碗来直接喂猫,只好要了一个一次性的饭盒给郑叹放在面前。

就这样,两人一猫吃了六碗米线才填饱了肚子,打车朝着下一个地点走去。

一下午的时间,毛玥和二哈很高效的跑了大半个四五个地点。每一个地点无一完美,各有优缺点,让毛玥犹豫不已。

冬日的天空总是黑的特别的早,天快黑暗时,毛玥和二哈就把这件事先行放下,准备去赴晚上的网友之约。

同在三川,老李和春风嫂也是群里特别活跃之人,又已认识了一年多,毛玥和二哈对他们都很是熟悉。

当在羊肉汤馆门口见面时,毛玥一眼就认出了老李,和他之前在群里爆的照片一模一样。

一个很是正气的中年人,五官特别的标准。而外号春风嫂的人,却是一个有点畏缩的汉子,一副被冻弯了腰的模样。

不过毛玥仔细打量,却现他其实外表的先天条件也很好,就是太高了,所以看着永远直不起背的样子。

在毛玥打量着他们时,老李和春风嫂也在打量着她和二哈。

毛玥的照片,他们两人都曾在三川的报纸上、电视新闻上见过,当时只觉得有些清秀。此时看见本人,才现她的肌肤晶莹剔透、洁白无瑕,比电视上更是美上了数倍。

一旁的二哈也是如此,清秀俊朗的五官,360度无死角的肌肤,更让他显得更加的清俊出尘。

就这样,刚见面的四人安静了片刻,从网络走到现实,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打开话题。

直到热气腾腾的羊肉汤锅端上了桌,温暖的香气弥漫在整个桌子四周,四人的神经一下子都松弛了下来,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就都迫不及待的开始喝起了汤。

在整个三川,冬至之后就开始盛行喝羊肉汤,其中以简阳羊肉汤最为著名。

简阳羊肉汤的独特,主要得益于特产的简阳大耳羊。独特的品种优势和加上独特的烹饪技艺,让简阳羊肉汤肉质细嫩、汤鲜味美、香气四溢,以至于在08年被评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渐渐的,简阳羊肉汤已经遍布整个三川省,是川人冬日必品尝的美食之一。

一碗羊肉汤下肚之后,四个人加上毛玥身边的郑叹都温暖了起来,几个人说起了群里的趣事,说起了那些熟悉的网友们,气氛顿时如羊肉汤一般温暖。

最后,话题不由自主的转到了毛玥来绵州的目的上来,毛玥说道:“我们学校要在绵州开分校了,我这次过来是选地方的。”

这话一出,老李和春风嫂都深深震惊了。一直在群里的他们当然知道毛玥开培训学校的始末,但是谁都没有想到,这个培训学校会展的如此之快。

才短短一年时间,就已经遍布蓉城,现在更是这么快就已经展到了绵州,两人此时看毛玥的眼光都微微生变化,才23岁就取得如此成就,真是让人心惊。

又安静了片刻,老李才关切的问道:“找到合适的了么?”

毛玥摇摇头回答道:“没有,我现在选的是一个培训学校的校区,要求一两千个平方就可以了。但是在我计划中,以后要展为学校,所以希望周围能有比较大的面积空闲,或者便于拆迁。”

老李边听边吃,突然眼睛一亮,问道:“还有其他要求么?”

毛玥想了想说道:“最好交通方便吧!我不希望孩子们浪费更多时间在路上。”

老李说道:“如果只是这样的话,我倒是知道一个地方。小猫,你知道我就在学校附近开店,所以对学校了解多一点。

在城南的二环上有个学校,周围交通挺方便的,那边像你说的那种一两千平方的办公楼也挺多。最重要的是那个学校因为教学质量不太好,没什么学生快关门了。

如果小猫你要在绵阳办学校,最好的就是直接把这家学校给收购过来。教室和教学设备这些都是现成的。”

毛玥听的眼睛一亮,连连点头,赞同道:“是啊,如果真是这样,那多省事。老李你说说那个学校的具体情况呢。”

老李说道:“那个学校其实是以前的民工学校,在那上学的孩子大多都是在绵州打工的农民的孩子。是几年之前由一些爱心人士捐助的。

最开始的时候老师就是一群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民办的代课老师,教学质量一直没上去。这两年经济环境不太好,学校的捐款越来越少,稍微有点经验的老师都到其他学校去了。

家长们见状就都把孩子转学了,所以那个学校的经营状况也每况愈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